【www.doejyt.com--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1

明光东北约40公里,七里湖东岸有一座海拔180米左右的山。这山南北蜿蜒十华里,如一条巨龙俯伏在七里湖畔,现名叫官满湖。方圆数里,耕田号子,牧童笛声,水面渔歌可称得别有洞天。百姓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这里有一段关于楚怀王的故事,在当地百姓中代代相传。

传说中,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了避难,隐姓埋名流落在七里湖东岸的一个叫乜岗的小村子替人放羊。十里山坡牧草丰茂,周围许多村子里的孩子也都在此放牛、放羊。因熊心年长斯文,待人和善,有满肚子的故事。孩子们每天放牧都爱围着熊心转,缠着他讲故事。开始熊心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及祖先的生活情景,常说:"昔太古尚无君矣,其民聚众群居,知母不知父矣,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等。孩子们听不懂,更不懂给他们讲故事的人是借原始时期人人平等,无争无斗来抨击秦末战火连年、你争我斗相互厮杀的罪恶时事。孩子们要他讲好听的,好玩的。于是每天放牧,熊心又给孩子们讲一些"周武王灭商纣"、"周公旦东征"的故事,又讲了春秋时期"五霸、七雄"的史事,讲了公元前五三六年郑子产为"救世"而铸刑书的故事,还有"孔子传教周游列国"的故事等等。孩子们都十分爱听,有稍大一点的牧童回家后有时还讲给村里人听。大人们听了孩子们讲的故事都很吃惊,问其究竟,才知是牧羊熊心所讲,人们觉得熊心非凡夫俗子,逐渐另眼相待。

一日,村中几名长辈相聚议事,想让熊心在村里设堂讲学,教孩子们读书育经,练字学道。熊心欣然同意。从此牧童和村里的孩子们每天下午入堂学习,七里湖岸每天有了朗朗读书声。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周边的村民也有送孩子过来读书的。七里湖畔有了学堂,可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的新鲜事,学堂有个满腹经纶,无所不知的神人也随着被传开了。

话分两头。且说秦末陈胜、吴广大泽乡点燃起义烽火,受苦受难,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大众纷纷举起手中的铁叉、长矛,起义军迅速由几百人发展到拥有兵车七百乘、马匹千余,士兵几万人,攻城夺镇,势如破竹。在攻下陈县(河南淮阳)时,自立为王,号为"张楚"。许多六国旧贵族如魏咎、张耳、周文、武臣等均加入起义军。六国旧贵族各怀鬼胎,各自招兵买马,想恢复六中分裂时代的局面,而后自立称王。当时有两支强大的武装,一是代表楚国旧贵族势力的项羽,另一是代表中下层势力的刘邦,当时他们都想称王。为名正言顺以令天下,项羽的军师范增和刘邦的军师萧何分别给主子出了同一个建议:请回楚怀王熊心,拥他为君。

项羽和刘邦各自派人到各地打听熊心下落。一段时间后,项羽和刘邦都听到消息说:在七里湖东岸有一牧羊人,天下事无所不知,根据传说中的相貌特征分析也都得出结论:牧羊人就是熊心。项羽抢先一步,首先找到熊心,于是立王,仍称熊心为楚怀王。后刘邦也找到楚怀王,因刘邦也代表楚的一定势力,便和项羽共事楚怀王。楚怀王面对这两股强大的势力,不好偏向哪一方,于是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这就有了历史上的"楚汉战争"。这是另话。

楚怀王熊心离开官山后,当地百姓方知道牧羊人原来是一国之君。人们为让后人记住这段故事,就给七里湖东岸边的山起了个名子叫"牧羊山"。直到"文化革名"前,周围的一些小学校的校歌还有"牧羊山常清,淮河水长流"的歌词。

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2

人参老头

从前有个地方叫花鞋沟,沟口有个粮户姓杨,是个大占山户,前沟后坡上的人家全是他家佃户。他家还开烧锅和粉房,净喝穷人的血。

这年秋天,七月十五那天清早,杨财主让赶车老板老王套车往山外送货,由杨家少财东掌包。预定当天就得赶回来。两人晃晃摇摇装上一大车就奔县城去了。

这天正是集日,集上人山人海,可热闹啦!酒馆、饭馆门前挂着通红的双幌,说书馆里坐得水泄不通,野台子戏锣鼓敲得通通响;道旁摆的摊子,有卖瓜果梨桃的,有卖妇女用的红头绳、绿彩线和小孩玩的泥娃娃的;还有活蹦乱跳金翅金鳞的大鲤鱼。

这天两人到城,卖了货,杨家少财东就和一群狐朋狗友到饭馆大吃大喝起来,直到喝得烂醉如泥,躺到客店里,睡得像条死狗一样。

车老板老王,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记起老财东曾嘱咐他当天赶回,一看天色不早,少财东还醉得不成样子,心想他反正也常常在外闲逛,就一个人赶着空车往回走。

老王赶着大车,出城约四、五里地,就看到前面有个老头。这老头上身穿着白洋布小褂,下身穿着条黑单裤;头上疏朗朗的几根白头发,拢在一起,在脑后扎根小辫,还系条红头绳,离老远就红得耀眼。他身上背个小包袱,手里拄根拐杖,精精神神地正往前走。一回头看见后边来车了,就跟老王打招呼:

“赶车的大哥,你是哪的车呀?”

“老大爷,我是花鞋沟的车。你老上哪去呀?”

老头说:“咳,我去赶集来的,现在是往回走。人老了,腿脚也不听使唤了!”

老王一看这老大爷岁数确实不小,背个包袱,累得气喘吁吁的,就说:“你老人家住在哪呀,上车吧,我送你老回去。”

老头说:“咱们本是一条路,我的住处离你们东家也不远,可我不能白坐车呀,你出个价吧,我好上车。”

老王说:“老大爷,你这么大岁数,别说是同路,就是再远点也得把你送到家呀!快上车吧,怎能要钱呢!”说着停下车,把老头一拉,就上了车。

从县城到花鞋沟有四、五十里,快黑天的时候才到花鞋沟口。老王说:“天黑了,沟里路不好走,深一脚浅一脚的,你老到我们伙计屋子歇一宿,明天再走吧!”

老头笑着说:“谢谢你吧,我家也离这不远了。你看我就住在沟里。”老头边说边指着砬子。

老王心里直纳闷:我常常到沟里去给东家办事,沟里几户人家我都认识,怎么这些年从没看见过这个老头呢?

老头像是看透了他心思,就笑着说:“咳,我整年不出门,就七月十五这天赶一趟集,你哪能认识我呀!”

老王一想也对,沟里有不少人成年蹲在沟里,一年才下一趟山,办点米粮、油盐,自己哪能都认识呢!

这时老头说:“你这位大哥,给你车钱你不要,赶明个你到我家去吧,离这不远,在沟掌上,孤单单—间小房就是我家。实不相瞒,我家还有几亩参,你去挖着使吧。你记住,只别挖中间那棵。”说完,老头往下一跳就下车了。老王一举鞭子,牲口往前一窜,老王再一回头,老头已经不见了。

老王一回来,干这干那,一天忙得腰困身乏,把老头的话也就忘了。

过了好些日子,老财东又要打发他出山,他这才突然想起白胡子老头来。心想,不知他有什么油、盐、粗布要捎没有?他家既然在沟掌上,路不远,串个门看看他老人家也好。当天干完活,没吱声就上沟里去了。

他来到沟掌上,两边是立陡的砬子,一看,哪里有什么房子,就见在砬子后面,有三块石头撑在一起,倒有点像个窝棚,前边好大一片棒槌,红榔头都有拳头大,当中的一棵长得又粗又高,火红火红一团棒槌籽,足足有冰盘大小。

老王这才明白,原来是人参老爷爷帮衬自己来了。他谨记住老头告诉他的话,没挖中间那棵大的,还给它培培土,把杂草拔了。只从旁边挖了几苗四品叶、五品叶。

老王回到杨家粉房,找着杨财东,就说:“财东,这些年我给你当驴当马,我干够了,不想干了。”

杨财东一听车老板不干了,就嘿嘿冷笑,说:“穷鬼,你好大的口气,离了你杨大爷家,谁给你顿饭吃?”老王也没理他,回到伙计屋子,和大伙告别,卷好铺盖卷,背上棒槌包子走了。

老财东后来打听到了老王得棒槌的事,气得把儿子臭骂一顿:“这笔大财,眼看让穷鬼得去,那天你要是跟车回来,还有他的份吗?”少财东不敢吱声,心里直暗暗埋怨自己,不该多贪了几杯,误了大事。就对他爹说:“不要紧,那老头子不是说他每年七月十五下山赶集吗?我明年去堵他,跑不出咱们手心。”

转眼就是第二年秋天,又来到了七月十五。老财东早几天就打发儿子一个人套车去赶集。

少东家来到县城,住到客店里,整天从早到晚街上逛,东瞅西望,找白胡子老头。七月十五那天是正日子,集上人山人海。少财东照例又到街上去找白胡子老头。刚走到东城门边,就见来了个老头。长相、打扮和老王遇见的那人一模一样。漂白的头发,脑后耷拉条小辫,扎根红头绳,直晃眼睛。他背个包袱拄个拐杖,颤悠悠地往街里走。少财东一见,不敢怠慢,连忙跟在后边就追。只见这老头一会儿到摊子上买鲜货,一会儿钻到人群里去看野台子戏。看了一气,戏看够了,又挤出来。就这样东一头西一头,把少财东累得满头大汗。眼瞅天就到晌午了,少财东又饿又累,心里头暗骂:你这老杂种,害得你少爷满街跑着撵你,等着瞧吧!正在这时,就见老头进饭馆去了。少财东也跟进去,在老头身后坐下,跑堂的给老头端来一碗猪肉墩粉条子,一碗粳米饭,老头就吃起来,少财东这时才放了心。看老头快吃完了,他就先起身,回到店里把大车套好,驾上五个头的大马车,一溜烟地赶出城去。他一出城门,就见老头拄杖在前边走,少财东不等老头开口,就喊:

“喂,老大爷,你不是上花鞋沟吗?坐我的车吧!”

白胡子老头一听有人喊他,就站在道旁,看着少财东说:“那敢情好啦,你要个价吧,我好上车。”

少财东忙着送上个笑脸:“老大爷,说哪里话,自家的车,还能要钱吗?”

老头说:“好吧。”就上车了。

少财东平日光知道喝酒、赌钱、躺在炕上抽大烟,哪干过这种累活,加上一头晌在街上跟白胡子老头转圈,累得昏头炸脑的,心里不知窝了多大无名火。他一边赶车,一边尽在牲口身上出气,大鞭子“叭、叭”地抽到牲口身上,一路上骂骂咧咧的,直到傍黑时,才好不容易到了花鞋沟口。他也假意让老头到家住一宿,老头说:“不啦。”临走时老头说:“给你车钱也不要,没别的,我家园子里还有几苗参,你明天去挖吧。”又嘱咐他千万别挖中间那棵大的。

这夜,财主爷俩乐得一宿没合眼,好容易盼到天亮,少财东背着参兜子就进沟了。果然像老王说的那样,在沟掌砬子后边,有个三块石头搭的窝棚。前面通红一片棒槌,中间那苗,足有一人高,红榔头通红老大。杨少财东一看可乐坏了,牙根咬得嘎叭嘎叭直响,心想:你不让我挖大的,我偏挖你大的,先挖大的,后挖小的,大小一齐挖!全给你包园!想着就去挖中间那苗大的。他开开盘,闪开土,一看,那个乐就不用提了,卢头像鹅蛋般粗,肩膀老宽。这时,就觉着参秸子一晃悠,他的手一哆嗦,只听“扑嗤”一声,一刀把棒槌肩膀砍破了。这下他可傻了眼,一看,棒槌皮里边包的全是猪肉、粉条、粳米饭。他用索拨棍一拨拉,只见猪肉仍是一片一片、粉条也是一根一根的。这些东西,正是白胡子老头在饭馆里吃的饭菜,一点不差,是他亲眼看见的。这时他才知道是上了白胡子老头的当了,赶忙转身想去挖那些小的,一看也都没了。只得到一块一寸多高的半截棒槌皮。

老财东、少财东连憋气带窝火,也没敢去卖棒槌皮。因为老辈人常说,好心眼的人能挖着棒槌,心眼不正的就挖着棒槌皮。黑心人只能挖着半截烂棒槌皮,让别人知道了,岂不是一场大笑话。

爷俩几乎窝出一场大病来。从那以后,再不敢去堵人参老头了。

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3

傻女婿教徒弟

赵家畈有位名叫赵洁的年轻人,他在五岁时不小心从屋外的小路边坠入4米多高的秧田中,整个脑袋全在泥中,幸亏抢救及时,命是保住了,可大脑不太好使,成了一个半傻的人。

赵洁虽然是个半傻人,但是位长得挺帅的小伙子。只要不犯糊涂病时,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活儿干得不错、又很勤劳。犯病时,有时自言自语,有时学别人的话说。

到了该谈婚时,赵洁的父母求人说媒,终于给儿子说上了一个有三分傻的女人做媳妇,两位大人放了一半的心。

媳妇终于怀孕了,赵洁到了清醒时,也跟父母一样,乐呵呵的。

转眼到了分娩时,儿媳被公婆送到了县保健站,就是为了确保大人和孩子的安全。

孩子安全地降生了,是个大胖小子,爷爷、一奶奶一乐得合不拢嘴。赵洁一高兴,犯糊涂了,说:“我给妻子生了个大胖小子,我给妻子生了个在胖小子……”

赵洁按照母亲的吩咐,一手提着大公鸡,另一只手提着两包红糖,高高兴兴地上丈夫一娘一家报喜。

当他来到丈一母娘一的大门前高声喊道:“一娘一,我给您的女儿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特地来报喜了!”

丈一母娘一一听傻女婿的话,急急忙忙跑出来迎接傻女婿,高兴地纠正道:“你说错了,应该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

“对,你说错了,应该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

丈一母娘一问道:“你哪来的女儿?你哪能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

赵洁走进门,接过丈一母娘一的话又说:“是呀,你哪来的女儿?你哪会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

丈一母娘一提醒道:“我有女儿,你的妻子就是我的女儿,是你没有女儿。”

“你的妻子就是我的女儿,是你没有女儿。”赵洁说完将带来的公鸡放在地上,两包红糖放在桌子上,坐下了。

丈一母娘一边倒水,边提高声音说:“我是你的丈一母娘一,女人,哪会有妻子?我的女儿就是你的妻子。明白吗?”

赵洁傻乎乎地点着头说:“明白了,明白了!我是你的丈一母娘一,我的女儿就是你的妻子,明白了!”

丈一母娘一一听傻女婿的话,就说:“对对对!你是我的丈一母娘一,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妻子!”说完,一想,说:“不对!真把我说糊涂了。你呀,工夫不大,教好了一个‘傻’徒弟――”

赵洁望着丈一母娘一嘿嘿地笑着问道:“谁教傻徒弟呀?”

丈一母娘一望着傻女婿笑着说:“是你教我这个傻徒弟!”

“你是我的傻徒弟?”赵洁用手指着丈一母娘一笑着问道。

丈一母娘一笑着点了点头。

大傻个相亲

从前有个傻子,村里人都叫他大傻个,三十好几了还没媳妇。他爹急的一团团一转。一天,他爹托人终于找下了一个,说要过两天过来先看看家里的情况跟傻子。傻子他爹怕傻子不会说话,就私下给傻子说:“傻子,要是你未来丈一母娘一问你,咱家院里的柳树咋没了,你就说收成不好,给卖了。要是问咱后院怎么乱啊,你就说,兵荒马乱的,给糟蹋了。要是问咱家怎么那么多粮食呢,你就说是你爹一娘一辛辛苦苦挣下来的。要是问,咱家门上怎么有个秀才证呢,你就说咱家一辈子出一个。”傻子点点头说记住了。他爹又考了考傻子,然后放心的回去了。

第二天,傻子未来的丈一母娘一来到傻子的家门口看见傻子在门口坐着,然后问傻子:“你爹呢。”傻子想了想他爹前天给他说的话,然后说:“收成不好,给卖了。”丈一母娘一一听这话吓一跳,然后又问:"你一娘一呢。”傻子说:“兵荒马乱的,给糟蹋了。”丈一母娘一一听这话,脸都给绿了。傻子见丈一母娘一不说话了,以为丈一母娘一同意了。心里高兴的,然后请丈一母娘一去家里。傻子未来的丈一母娘一刚一进门,就看见门口堆了一堆的猪粪,就问:“怎么这么多猪粪啊,也不打扫打扫。”傻子心里正乐呵的,听丈一母娘一这么一问,张口就说:“这是我爹跟我一娘一辛辛苦苦挣下来的。”丈一母娘一一听,心里的火一下冒出来了:“你怎么这么傻啊。”傻子现在还不知道丈一母娘一是怎么了,直接就说:“我家一辈子出一个。”傻子未来的丈一母娘一气得直接走。

傻女婿煮面条

傻女婿的手里提着一只大公鸡,高高兴兴地去丈一母娘一家报喜。

人没有进门,就高声叫道:“一娘一,我给您的女儿生了一个儿子。”

丈一母娘一一听,急忙出门迎接女婿,高兴地说:“你说错了,应该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儿子。”,

“是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儿子。”

“算了,你又说错了,跟你纠缠不清。”

丈一母娘一没有留女婿在家吃饭,就将家里的面条和鸡蛋交给女婿,说:“你快回家,将面条和鸡蛋煮给你的媳妇吃。下面条前水要烧开,什么叫烧开?就是水面上要有水泡翻滚,煮一会儿,再把鸡蛋打下去。”

傻女婿说:“我知道,只要水面起泡泡就行了。”

傻女婿快到家时,看见大路的外边的水凼冒出了许多水泡,说:“水开了,不用回家烧开水了。”

他跳下去,就将面条放在水里,等煮了一会儿,再把鸡蛋打破,放到水里,又煮了一会儿。

傻女婿急急忙忙跑回家,说:“媳妇,我把你一娘一给的面条和鸡蛋都煮好了,我去盛回来给你吃。”

“你去那里盛面?”

“路外的水沟里。”傻子说。

妻子一听,叹了一口气。

“你别叹气,我给了很多油,会很好吃的。面条快煮糊了我要赶快去盛回来”傻子说完就跑出了屋子。

傻子走亲

话说国道378公里处,有一村落吴家湾。

胡春花和她的傻子儿子狗崽就住在吴家湾的东头。

一日,狗崽嚷着要去外婆家玩,春花拗不过她的傻儿,就应了下来。

狗崽高高兴兴提着一妈妈一给外婆的王八出门了。走到半道,狗崽想上茅房,于是把王八搁在地上去大便,等他出来时,王八不见了。

狗崽两手空空哭着跑回家,春花见了问:“狗崽,谁欺服你了?”狗崽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春花,春花又好气又好笑,说:“你怎么不弄块马拉古(方言,石头)把王八压着呢?你以后要记着!”狗崽点点头说:“我记着了!”

春花用报纸包了12个鸡蛋叫狗崽拿给外婆补补身一子。狗崽蹦蹦跳跳再次出发,走着走着,狗崽感觉尿急,想去方便一下。他把鸡蛋放在地上,刚走了几步,想起上次的教训,于是搬来一块马拉古压在上面,说:“这回看你还跑?!”

狗崽从茅房出来,太一一已经偏西了,他急忙搬开马拉古拿上鸡蛋尽快赶路,不料鸡蛋全部破了。狗崽哭着再次跑回家,对春花说:“马拉古把鸡蛋压出把把(方言,大便)来了!”

春花听了,狠狠地揍了狗崽一顿。

傻女哭嫁

吴家湾有位大一娘一,生了个相貌不丑,弱智的女儿,叫宝丹。在农村,就算长相再丑,白痴的女人也会有男人娶的,何况宝丹的相貌不丑,只是脑袋瓜不太好使。

大一娘一不用担心女儿的婚事,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媒人上门说媒了,双方相中对了,婚事很快定了下来。

宝丹出嫁的这天早饭后,大一娘一告诉女儿:“今天,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你要哭嫁,要用哭声感谢人家来送礼,明白吗?”

傻女说:“哭,我会的。”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客人,宝丹放声大哭起来,客人听到傻女拉开破嗓子哭起来,不知是怎么回事?

大一娘一急忙走进房间,小声地附在女儿的耳边说:“哭嫁哪有你这种哭法?要哭出话来。”

“怎么哭?请一娘一教教女儿,”

“一娘一教你,你那就按一娘一教的哭。”大一娘一只好示范,就哭:“一娘一啊,爹呀。”女儿说,哭这个她会。

大一娘一走出了房间后,不一会儿来了一位客人,傻女就哭:“爹呀,一娘一啊,爹呀,一娘一啊……”

实在听不下去的大一娘一,又一次走进房间,说:“你该换个样啊。”

听话的傻女,只要有客人进屋,她就按照一娘一教的“你该换个样啊,你该换个样啊……”哭了起来。

快要气疯的大一娘一再一次走进房间,生气地说:“你不会哭嫁,就别哭了。”大一娘一说完,就走出了房间。

可她没有想到傻女儿见到来了客人就哭:“你不会哭嫁,就别哭了,你不会哭嫁,就别哭了……”

大一娘一一听,生气地走进房间,小声地告诉女儿:“宝丹,我的宝贝女儿,你不能将一娘一说的话哭出来,让别人听了笑话,你干脆不用开口哭嫁,就算有客人进房来,你也别开口说话。”

傻女见一娘一生气了,问道:“我只好装哑巴?”

大一娘一点了一下头。

傻女婿拜年

康熙年间,有一地主二千金嫁给一个傻子。快到年啦,回一娘一家傻子连句话都不会说,无奈之下,便给些金子叫他出去练习说话。

一天,傻子来到一片树林,百鸟争鸣,热闹非凡,忽然一只老鹰从空中而下,万鸟俱寂。一位秀才便说“一鸟进林,万鸟哑静。”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有人过独木桥,一位秀才便说“双桥宜过,独木难行。”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一位渔翁在一鱼池撒鱼,拉上网一条鱼也没有,一位秀才便说“一盘好水,就是没鱼,”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一片棉花地,棉花上面都开了白白的花蕾,地里旱地都裂的一条条的缝,一位秀才便说“上面花蓬蓬。底下一条缝”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一漂亮女子。一位秀才便说"雪为肌肤花为容,君子好求美人搂,"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一个少年打他的父亲,一位秀才便说“儿子打老子,岂有此理”那少年不是他父亲的对手,便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回家了。

年初二,傻子便到老丈家拜年。一进门,看见许多人正在说话,大家正在商讨傻子的事,大家都吃惊不语。傻子便说“一鸟进林,万鸟哑静”。大家一听,这吗二姑爷不憨,便大摆酒宴,盛情款待。刚上菜时,一陪酒的故意少给他一根筷子,看他怎么办?傻子便说“双桥宜过,独木难行。”大家都惊呆了,都认为是个人才,便又上鱼又上肉。大家还等傻子到来,鱼就没了,光剩下一盘水。傻子便说“一盘好水,就是没鱼”大家都大声喝彩,都说二姑爷是个人物。旁院的小一姨一子都争先恐后,花枝招展来看,头上插着一朵朵白花,下穿绿色裙子。傻子便说“上面花蓬蓬。底下一条缝”小一姨一子们一听,气的叽叽喳喳喊来傻子的老丈一母娘一评一评理,傻子的老丈一母娘一虽说年龄已高,但丰韵不减当年,仍有几份姿色。傻子便说"雪为肌肤花为容,君子好求美人搂。”老丈人在一旁气的实在是忍无可忍,上去就是一耳光。傻子便说“儿子打老子,岂有此理。”陪酒的实在是看不下去啦,便都打傻子,傻子一看事情不妙,便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傻子一溜烟跑了。

哎、傻子真傻还是假傻,随历史烟云去吧。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ertonggushi/43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