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民间故事】

白露的由来民间故事篇1

白露是秋季的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的由来民间故事篇2

相较于“两至”、“两分”,白露节气的地位并不很高,但其民俗活动却是非常的丰富多彩。

1.白露茶一提起白露,爱喝茶的人都会想到饮“白露茶”。白露期间,茶树经过夏季的炎热,此时正是生长的最佳时期。白露茶既不如春茶那样鲜嫩,经不起泡,也不如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特别甘醇的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欢。再者,家中储存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上市,因此到了白露前后,爱喝茶的人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2.祭禹王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也选在白露时节。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办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与祭禹王同时进行的,还有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问,《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保留节目,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和向往。

3.吃龙眼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俗语。民间的大意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滋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等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神奇了,哪有那么夸张,不过相信还是含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重功效,还能够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颗大,味甜核小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最好不过的了。不管是否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适应了这一传统习俗。

4.吃番薯许多地方的人们认为白露期间应多食番薯,因为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就不会发生胃酸和胃胀,于是就有了在白露节吃番薯的习俗。

5.十样白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惯。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在这天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吃后可滋补身体,祛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就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吻合。

白露的由来民间故事篇3

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的传说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ertonggushi/4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