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民间故事】

第一篇: 五年级编写民间故事

从前,永嘉县一位新上任的丁知县,他性情刚直,为官清正,办事认真。

一日,丁知县坐在大堂批阅诉状,突然门口传来一阵争吵声,抬头一看,见一个后生和一个乡下人拼死命争夺着一只大白鹅,边骂边走进公堂来。

丁知县喝问道:你们两人为何在此大吵大闹?

那后生抢先说:老爷在上,我住在东门城门头,早上拿米糠在门口喂鹅,这个乡下佬趁我转身进屋的时节,捉走我的大白鹅,被我逮牢了,还不肯还我,请老爷为小民做主。

丁知县又问乡下人:后生说你偷他的鹅,这事是真的吗?

乡下人胀红着脸,气呼呼说:老爷,这只鹅明明是我从楠溪带到城里给丈人的。我刚从舴艋船上岸,这无赖就过来,硬逼我把鹅卖给他。我不卖,他就抢,还诬告我偷他的鹅。小人讲的句句是真话,求老爷明断。

丁知县问他们有没有旁人可以作证,两人都说没有。

没有?丁知县想了想说:既然没有旁人作证,那就叫鹅自己讲吧!他叫差役拿来张大白纸,摊在大堂上,把鹅放在纸上,盖上箩筐,吩咐两人在旁等候公断。

一会儿,鹅在箩筐下面扑扑拍了几下翅膀。丁知县听见响声,忙叫差役揭开箩筐,看看鹅到底画了什么字。

差役不懂得丁知县说话的意思,揭开箩筐看了一看,就禀告说:鹅什么字也没画呀,只拉了一堆屎。

丁知县皱起眉头,讲:你们当差多年了,还恁糊涂,快再去仔细看来。

差役不敢怠慢,捂住鼻子,凑近鹅屎细细辨认。看了半日,还是没看出名堂来,只好硬着头皮回禀丁知县讲:老爷,纸上只有一堆青绿色的鹅屎,奴才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字。

丁知县听了点点头,就叫两人上堂听判。他指着大白鹅对乡下人说:鹅自己招认是你的,你把它带走。又转身问那后生说:你服不服本官判决?后生还硬说鹅是自己的。

知县大怒,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大胆刁民,竟敢在本官面前耍花招。谁不晓得鹅是边吃边拉的。乡下人拔青草喂鹅,它拉的屎是绿色的;你呢,刚才说用米糠喂养,那么鹅拉出的屎一定是黄色的。你自己来看看,这只鹅拉的屎不是绿的?你年纪轻,就欺侮乡下人。来人呀,给我拉下去重打-板!

第二篇: 五年级编写民间故事

相传,皇帝有一位史官,叫仓颉,专管文件材料和记录国家大事。可是那时候没有纸和笔。连文字也没有,拿什么来记录呢?用绳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挂满绳子。横着挂的是比较粗的主绳,每一根主绳上也都垂着一些较细的绳子。细绳上有些打了结,有些打了套,有些还挂着各式各样的贝壳。这些绳子就是帮助记忆的工具。“结绳记事”是那时候十分通行的方式。比方说,一根白色的主绳代表羊,下边垂着的细绳的数目就代表羊的数目。一条细绳代表一,两条细绳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条细绳中间打个结。

然而仓颉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举行过多少祭祀呀,打过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记载。

“我简直变成了蜘蛛……”仓颉渐渐地发起愁来。事情一天一天多起来,难道老是增添绳子吗?

有一天,仓颉走近孩子身边一瞧:啊,墙上画着牛、羊、陶器;孩子念着“三”又是在羊的下边刻了三个点,念着“十”,再在陶器的下边先刻一条竖线,然后在竖线的中间刻上一个粗粗的圆点。仓颉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圆点不就是绳子上打的结吗?用刻划的方法代替结绳,真是好主意!他回去马上照着孩子的办法做。

可是日子一长,仓颉又发愁了。画图画也并不简单。画老虎得像老虎,画得不好就像猫;画陶钵得像陶钵,画得不好就像碗。况且,祭祀、打仗、纺织……该怎么画呢?

这天,仓颉跟随老猎人去打猎。他们走进了树木参天的大森林,猎人在一棵大树旁边停了下来,弯着腰,仔细地在地面搜寻,嘴里还喃喃地说:“一直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边走,能够猎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仓颉感到新奇,赶忙问个究竟。猎人指着地面的痕迹说:“你看,这些都是鸟兽留下的脚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还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每一种脚印就代表一种禽兽。”

“一种脚印就代表一种禽兽。”仓颉突然又想到:我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号来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刻开始设计用符号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画个羊头代表不就行了?采取了这种用符号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具体事物可以记录,连一些不很具体的意思,比如“冷”、“快”、“远”……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了。真是个好办法啊!

仓颉设计的符号,不但自己使用,而且传授给各部落的人。这些符号逐渐推广开来。经过许多人的补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们有了文字,老一辈的经验可以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相隔很远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方便了,人类的进步也更快了。于是仓颉的名字传遍四方。

第三篇: 五年级编写民间故事

相传五代时期,钱王统治着江浙一带。他是一位杰出的,把江浙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可唯独钱塘江怎么也治理不好,有时堤坝还没修好,大潮就把堤坝冲垮了。

一天,一个大臣对钱王说道:“大王,据说潮神住在大海里,如果能想办法把他降服,就能治住这钱塘江的水了。”钱王一听,心里非常高兴,忙问道:“怎样才能找到潮神呢?”大臣说:“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他会骑着白马跑到潮头上面,这时是射他的时机。”听了大臣的话,钱王精心挑选了一百名神射手,并在钱塘江边专门搭了个射击用的高台。

到了农历八月十八这天,一百名神射手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当地的百姓听说钱王要射潮神,都前来观看。钱塘江的江面上起了一排排的波浪,钱王对着江水大声喝道:“潮神,如果你保证不再胡乱兴风作浪,祸害百姓,我就放你一马,否则杀无赦!”潮神为非作歹多年,狂妄自大惯了,根本就不会理睬一个凡人的话。只见江上出现了一排白浪,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冲向岸边的人群。钱王并没有被潮神吓倒,他镇定自若地指挥神射手:“放箭!”话一落音,弓箭手对着潮头射击,成百上千支箭齐齐射向潮头,刚才还耀武扬威的潮神此时才知中了计,雨点般的箭让潮神招架不住,只得灰溜溜地逃回了大海。从那以后,潮神再也没敢回来。

后来,人们在钱王所站的高台上建了一座六和塔。说来也奇怪,不论江里的潮水如何凶猛,只要一到六和塔边就畏缩不前,没有更大的冲劲了,也许潮神是真的被钱王吓坏了!

欺软怕硬的潮神遇上钱王这般勇猛的人,当然只能退避三舍。坏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鼓足勇气,就一定能战胜他们。

第四篇: 五年级编写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住在山脚下,开垦了点荒地,一个人过日子倒也没有什么难处。

一天,他从一块石头底下挖出了一个小金缸。他赶忙把小金缸拿回家中,把一点小米放在了里面。一连几天,光吃米也不见缸里的米少。他心中奇怪,便用勺子一劲地向外挖,把所有能盛东西的都挖满了,可缸内的米还是不少,他就用布袋背着分给穷苦的农民,使穷人也吃顿饱饭,就不用给地主扛活了。

这事没隔几天,被地主知道了,便带着两个狗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老农家,硬说小金缸是从他家偷来的,便命狗腿子去抢。老农手抓金缸大声说道:“你们敢抢,我马上把它摔坏。”财主一看老农要摔小金缸,这下心可慌了,赶忙说:“不抢,别摔!”就“哼”了一声领着狗腿子走了。

财主回家后,一心想把金缸弄到手,便又准备了金银,到县衙诬告说老农的小金缸是从他家偷的。县官听说是个宝缸,连忙命衙役去带老农,不大会儿,衙役们把老农连小金缸一块带来了。

县官哪是审官司,一见小金缸,得意地两眼笑成了一条线,命衙役把米倒出来,可越倒越多。县官一看真是宝缸,拿了一两银子放进缸里,又拿出来,里面还有,再拿出来还有。他再也不理地主和老农了,光一个劲地往外拿银子,公堂里乱哄哄的。

县官他爹在后堂听说这事也赶来观看,他见儿子拿得慢,自己也亲自动手,时间长了把他累的也不轻,可他还不肯离开,结果一头栽进了金缸里。县官赶忙去拉,可拉了一个又出来一个,怎么也拉不完,最后把县官气极了,命衙役把金缸砸了。这时,县官可分不出那是真爹哪是假爹了,便用喊的办法,谁答应谁就是真爹,可一喊个个都答应,县官连气带吓一会儿便咽气了。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ertonggushi/4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