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案例反思】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3.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用来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来认识力,体验用转换法推知力的存在。
2.通过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体验用模型法表示抽象的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在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画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弹簧、橡皮泥、皮球、条形磁铁(两块)、小铁球、铁钉、苹果(较小)、小车(两个)、旱冰鞋(一双)等。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情境设置】
布置操作:
(1)拉放在课桌上的弹簧
(2)用条形磁铁靠近铁钉

【提出问题】
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轻松地由生活走向物理。)
 
感受并观察现象


回答问题:
(1)弹簧伸长,因为受到了拉力;
(2)铁钉被吸引过来,铁钉受到吸引力。

二、新课讲授

1.力

 

 

 【过渡】
请大家举出其他物体受力的例子?

【幻灯片展示】
  
人推车                地球吸引苹果
      
手弯折铁条           锤打铁
    
压路机压路面      风吹帆船
 
回答预设:
(1)手拍桌子
(2)人举起物体
(3)运动员扣球
(4)脚踢球

 

 


观察现象,体验各种力的客观存在。

 

 

 

(设计意图:增加感性认识,有利于形成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

 

(2)力的符号、单位

 

 

 【点拨分析】
 

 

【归纳总结】
请大家归纳出力的概念。

【易错点点拨】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力的作用。

【布置自学】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情境设置】
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较小的苹果。
      
【补充实例】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 感受认识
(1)在产生力时,两个物体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
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生活中的 “推”“吸引”“弯折”“吹”“拉”“举”等概括为“作用”。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事例列举:
(1)磁铁吸引铁钉
(2)地球与月球之间有引力

学生阅读记忆。

 

体验:手对苹果施加的压力大约是1N。

 


(设计意图:对力的大小形成感性认识。)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情境设置】
布置操作:
1.用力捏橡皮泥。
2.用力拉和压弹簧。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
1.用力捏橡皮泥,松手后,橡皮泥中间凹陷,形状改变。
2.用力拉和压弹簧,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变化: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缩短。

 3.幻灯片展示: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弓箭所发生的变化。
       
【总结归纳】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过渡】
力还有其他作用效果吗?
【演示】
课本图7.1-2所示实验1.2.3.
 
【要求观察】
小铁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结归纳】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运动快慢发生改变
2.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反馈练习一】
(1)讨论前面幻灯片展示的六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2)暴风雨来临之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的       发生了改变;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

 3.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弯曲程度更大了)。

 

 

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1.静止的小铁球被磁铁吸引,向磁铁方向运动。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正对运动方向位置所放的磁铁吸引 ,速度变大(甲图)。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珠被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所放的磁铁吸引,运动方向改变,偏向磁铁方向运动(图乙)。


理解记忆。

交流讨论总结:
手弯折铁条;锤打铁;压路机压路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人推车;地球吸引苹果;风吹帆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交流讨论: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树发生了形变,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说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过渡与问题提出】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从力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力的,那么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探究。 
学生提出猜想:
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2)力的示意图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3)“想想做做”推门实验:用同样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

    
【总结归纳】 
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反馈练习二】
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会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与力的方向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过渡】
如何方便的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呢?
【强调】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以例代讲】
用100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木箱,作出该力的示意图。
          
答案:
 
 交流感受:事例(1)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交流感受:事例(2)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交流感受:越靠近门轴推门,越费力。事例(3)说明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理解记忆

 

讨论:推课桌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课桌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4中间部分,讨论回答: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交流总结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段四画箭,符号数据标尖边。

 

 

 

 


 【归纳总结】
圆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反馈练习三】
用20N的力沿倾斜角为30°的斜面向上拉小车,作出该力的示意图。
       

学生作图: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情境设置】
1. 回顾操作:手拉弹簧,你对弹簧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弹簧也在拉手吗?
2.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3.按“想想做做”,演示图甲实验,找一个学生做图乙实验。

【总结归纳】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拓展】
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馈练习四】
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       ,同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                             。 
讨论交流:
1.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到受到弹簧也在拉手。
2.打的同学同样会感到手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3.两个磁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两个小车同时向相反运动。人推墙,墙对人有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使人运动。


理解

讨论交流: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另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施力。
答案:人(脚);人(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见附件1 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2、3、4。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 这节课我采用了“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根据本课实际设置四个新授知识点,对于重要新授知识点,学完之后及时检测,学生既能随时巩固,我又能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使教学有时效性和节奏感。
2. 整个教学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由浅入深,结构紧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设疑、观察、推理、总结,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突出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中,渗透转换法、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少数学生对课堂检测题1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理解不透。
2.在拓展教学中,少数学生对“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理解存在畏难情绪。

 

附件1:
知识框架

 

 

 

 

附件2:
课堂检测
1. 如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火箭起飞 B.头顶足球
                      
C.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小钢球的曲线运动

2. 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3. 在冬奥会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用力撑雪杖使自己从山上由静止加速滑下,这表明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滑下过程中碰撞标志杆时的情景,它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4.如图所示,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而变得流动起来,这说明力可以           ,同时发现小车已经向右运动了,原因是                   ;类似的装置可应用在一些交通工具上,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
                                             

 

 


5. 如图所示为小明拉车的情景,请画出绳子对车的拉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A已画出)
 

6. 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丙、丁的4种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在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控制            不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作            法。


答案
1. C
2. D
3.运动状态; 形状
【解析】运动员用力撑雪杖,雪杖给地向后的力,地给雪杖向前的力使其加速下滑,这表明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下滑时碰撞标志杆,运动员用雪杖撑住,给雪杖一个力,其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还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4.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直升飞机
【解析】空气由静止而变得流动起来,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故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由图知,风扇朝左,当风扇工作时,将向左吹风,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会给风扇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所以小车将向右运动。直升飞机和本图原理相似,螺旋桨对空气施加一个向下的力,空气对螺旋桨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直升飞机可以向上飞行,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制成的。
5. 如图:
          
6.(1)大小;(2)方向;(3)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1)通过比较甲和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甲中一个砝码弯曲程度比乙中两个砝码弯曲程度小,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通过比较甲和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知,同样大小的力向上拉和向下拉效果不同,故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甲和丙力的作用点不同,在同样力的作用下效果不同,所以研究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之间的关系,此种方法物理学上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jiaoxueziliao/1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