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案例反思】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含义的理解。
【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铅垂线、水平仪、形状不规则物体
学生用:皮球、弹簧测力计、已知质量的钩码一盒、橡皮、细线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好像是脚朝上的(图7-3-1),他们为什么也站得很稳呢? 同学
们是否替他们担心过:如若一不小心,他们是不是极可能会“掉”到太空里呢? 你参加过跳高运动吗?当你用力蹬地会腾空而起,但越过横杆后,你会重重地落在海绵垫上,这是为什么呢?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幻想:自己能够飞翔,飞到宇宙中探索那神秘的世界,要想实现飞天梦,需要克服什么力才能实现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板书课题】第三节 重力 学生兴致勃勃、观察图片。


思考并讨论提出的问题:
阿根廷人为什么也站得很稳呢?他们会不会“掉”到太空?

 

二、科学探究 学习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

1、感知重力的存在

 


2、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播放视频】观看奔腾的黄河、长江、倾泻而下的瀑布,空投的救灾物资,投掷出去的铁饼、标枪等与重力有关的画面。
【动手实验】观察在高处由静止下落,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竖直方向抛出的皮球等物体的运动情况。
【引入】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靠自身的牵引力上升的物体,还是被人为地抛向空中的物体,无论它运动的过程怎样,最终还是要落到地面上的(图7-3-2).你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吗?
 苹果落地           抛石落地        水往低处流
                     图7-3-2
【师生总结】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的时候都要向地面降落.这是因为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引力,能把它们拉向地面.我们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板书】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设计意图:这是通过通过视频和学生实验等手段唤起学生对重力的认识,既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来感知重力的存在。)
【引导点拨】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都要受到重力作用,因此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学生观看视频和实验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想想议议:
飞机投放的物质,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会落向地面。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证明重力的存在吗?
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中感知重力的存在)

(二)重力的大小

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进行猜想

 

 


3、明确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4、设计实验

 

5、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6、分析数据,归纳总结

 

7、评估数据

 

8、学以致用

 


 【提出问题】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有大有小的.那么物体所受重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引导点拨】由于质量主要由物质的密度和体积决定,所以只要研究跟质量的关系就包含了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所以举起他们的感受也不同。至于其它几个猜想,同学们可以在课下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想,培养学生的发生思维。)
【设疑】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引导点拨】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由于此时没有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因此不必交待这样做的理由)
【实验指导】1、强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小组内如何分工?
3、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4、如何改变实验次数?
质量m/kg           
重力 G/N           
(设计意图:进行实验前,明确目标和协作分工,增加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在课本图7.3-3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观察后思考: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数学的知识找到两个物理量的关系,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成果展示】分别选择2—3小组将图像投影在黑板上。
6、数据处理及分析论证方案建议
方案一:对照学生记录的实验表格分析,质量成倍增大,重力也成倍增大。这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方案二:计算表格中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可见都是10N/kg。这表明,重力和质量成正比,比值是10N/kg。
方案三:根据学生描绘的图象,引导学生分析,尝试判断重力与质量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得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式。G-m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其斜率为一常数,数值是10N/kg。由此表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且G/m=g=10N/kg.
(设计意图:实际教学中可将三种处理数据的方法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多种方式,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小结】&【板书】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G/m=g或G=mg
3、g=10N/kg,意义: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10 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精确测量的结果是g= 9.8 N/kg
【典例分析】
 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 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 N/kg)

(设计意图:对于有关重力的简单计算,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规范书写步骤。)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第11页例题,看完题目在练习本上试做,然后对照答案自查。
【引导点拨】发现既考查了重力的计算,还有质量的计算,对变形公式有更深的了解。还强调用下角标区分不同物体。
(设计意图:计算过程中物理量带单位既可以使计算过程有意义,又可以通过单位之间的关系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另外又巩固了新学的公式及变形式。) 


思考、讨论、大胆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生1:可能跟质量有关
生2:密度
生3:体积、速度、形状……
对于学生的猜想,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

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图:


交流、讨论:
1、学生口述方法
2、已知钩码质量50g换算成0.05kg,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两人一组,一个测量,一个记录。
3、填在课本第10页的表格中
4、逐次增挂钩码个数

 

 


描点并连线


各小组积极展示


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得出准确的结论

 


学生根据题意,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m=3 t=3 000 kg
g=10 N/kg
求:G
解:由重力计算公式得
G = mg
=3 000 kg×10 N/kg
=30 000N
答:质量为3 t的汽车重力是30 000 N。


试做例题
对照自查

 

(三)重力的方向

1、方向:竖直向下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想想议议】如何描述重力的方向?
【实验演示】如图7-3-4所示,用一根线将重球悬挂起来,吊在支架上。使该装置由水平放置变换到倾斜放置。我们发现,无论放置在什么位置,细线总被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竖直向下拉直。因此悬线下垂的方向显示的是重力的方向。
       
甲         乙      图7-3-4

【小结】&【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生活现象可以想到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可是对方向竖直向下的认识还是不到位,所以这个设计能巧妙的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不是垂直向下。)

【做一做】
用一根线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下垂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一致,这样的线叫做重垂线(图7-3-6)。

 
图7-3-6
【试一试】重垂线在生活和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生活中人们常用重垂线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建筑工地上常用重垂线检查墙砌的是否竖直(图甲);工厂中用重垂线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图乙)。

                                  
        甲                   乙
图7-3-7
【想想议议】回扣开头和图7-3-8所示,我们平时说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
 
图7-3-8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力方向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到“下”是指向地心的,这就是离开地球表面的物体都落向地面的原因。) 
学生先根据生活现象讨论重力的方向,然后通过动手体验,确定准确的方向到底如何描述?

 

 

学生观察现象,在课本上标出重垂线的概念

 

讨论:
课本第14页第4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下”指向地心
然后解释开头问题:
所有的现象都是因为受到地球向下的吸引力的原因
(四)重心

1、什么叫重心?

 


2、重心的位置

 

3、画重力的示意图
 【想一想】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PPT动画展示: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
 图7-3-9
作用效果上就好像作用在某一点上的一个力。
如图7-3-9所示,用一根绳子悬挂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现在物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因此,一个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但从力的作用效果看,就好像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拉着物体,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O点即为等效作用点重心.
【小结】&【板书】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物体的一个点上,那么,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就叫重心.
(设计意图:利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部分集中到一点,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
【认一认】你知道这些物体的重心在哪里吗?通过课件展示:
 
图7-3-10
【师生总结】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例如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球的重心在球心(图7-3-10).
(设计意图:通过对物体重心的识别,为后面画重力示意图打好基础。)

 


【设疑】什么是重力的三要素?如何画重力的示意图?
【引导点拨】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重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如图7-3-11所示。

 

 

图7-3-11
(设计意图:重力的示意图是以后学习力学的基础,所以对学生应严格要求。)

 

学生思考:
如何把分散的很多点受到的重力集中到一个点?
这用到了什么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识别物体的位置:
1)方形薄板的重心
2)球的重心
3)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

 


思考、讨论
交流重力示意图的画法

 

 

(五)重力的由来


1、想想做做

 


2、万有引力是重力产生的原因

 

 【小实验】
 
用一根细线栓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要用手先拉住才不会跑掉。
【类比猜想】月亮也绕着地球转动,它们之间有没有力呢?
(设计意图:通过月亮与橡皮、人手与地球、拉力与引力等的类比帮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

【引导点拨】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小结】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它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课外拓展】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让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栏目中的“飞出地球”。
(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对有关航天的知识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会主动阅读,不必占用课堂时间。) 

 


学生动手实验
感受手拉绳子的力
思考左边的问题

 

 

阅读课本12页最后一部分,思考:
什么是万有引力?
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课下阅读此内容
开阔视野

三、盘点收获
(时间:2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课件展示,见附件1) 学生梳理
四、课堂检测(课件展示)(时间:5分钟) 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2、3题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 本节课的“亮点”
这节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多重教学手段,多重教学方法并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1、引入采用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感知重力的存在,选择了三种方案,也可以只用其中的一种,都能说明问题,但我认为这样更丰富,学生感觉更受冲击。
3、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又再现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整体互动较好,尤其在数据处理环节,我还是设计了三种方案:一是当物体的质量变成原来的n倍时,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也变成原来的n倍,由此可见,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二是比值法,求出各组数据中G/m的比值,发现比值相等,证明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三是图象法,先画图象,根据G-m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这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说明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今后对于学生收集的数据,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多种方式,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4、等效替代法理解重心和类比法了解万有引力,二者都能对知识的理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不足:
   由于内容较多,难免时间紧张,学生落实显得仓促,达标测试未能当堂检测,这也是教新教材时经常遇到的现象。如果课堂是45分钟,就能解决这个矛盾了。
附件1 :
 
附件2 :                      
课堂检测

1.在足球比赛中,一前锋队员面对对方的守门员,用脚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使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 B.地球 C.守门员   D.足球
2.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______kg,重为______N。(g=10N/kg)
3.在细线下系一重锤就做成一个重垂线,用它可以检查建筑物的墙、门、窗是否竖直,它利用了             的性质. 若把重垂线的上端系在垂直的木架上的O点,如图7-3-15所示,就成了一个水平器,当重垂线与水平器上的刻线            时,它所在的平面就是水平的.


      图7-3-15                   图7-3-16
4.如图7-3-16所示;重10N的圆球沿着斜面向下滚动。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圆球受到的重力。
5.如图7-3-17所示,一架重型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通过钢缆将一质量为9×103kg的货物悬吊着往下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3N
B.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4N
C.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D.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6.某举重运动员最多能举起125 kg的杠铃,那么这个运动员能否举起1.5×103 N的重物?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jiaoxueziliao/1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