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应用文】

 《如何把课文讲得有厚度?》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中的“如何把课文讲得有厚度”,文中字字珠玑,句句真诚。我读着,圈画着,遇到很多触动内心的句子:

      一篇课文要讲的很多很多,在特定的学段特定的时间,只能突出其中一点。

      在写作上,我们要帮助孩子区别“叙述”和“描写”。所谓“叙述”,就是简单的交代,它要表达的是“发生了什么”,所谓“描写”,是形象的刻画,它要表达的是“怎么发生的”。学生写作中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只会叙述,却不善描写。因此语言干巴巴的。

      语文教学除了知识和能力,还有新课标所倡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将课文内容同孩子们每天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用平等与尊重的价值观滋润孩子的心灵。

      “ 我”说的这些,当然不是都给六年级的小学生讲,讲多了讲深了他们也不懂,但教师一定要理解到这样的高度,或者说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审视课文,审视教学。

        教师应该有着开阔的人文视野,要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要有尽可能深入的思考能力,这样,语文课才会有厚度。

        ……

     读着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恳切的话语,好似他坐在我旁边娓娓道来,给予我迷途的指引,前进的方向。我也在不断地扪心自问:平时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把课文讲得有厚度的呢?

      一、巧添内容 帮助理解

      课文《莫泊桑拜师》中第七自然段,福楼拜一连九个问题虽含有一丝责怪,但更多的是对莫泊桑谆谆教诲。恩师福楼拜的话,就像一缕阳光拨开了学生眼前的迷雾,也似一泓清泉静静流淌过学生的心田,那莫泊桑接下来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呢?下面我们从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中选取一段看看:

        车子走得慢而又慢,简直全是小步儿。轮子隐到了雪里;整个车厢轧轧地呻吟着,牲口滑着,喘着,都是汗气蒸腾的。赶车的手里那根长鞭子不住地噼噼啪啪响着,向各方面飞扬,如同一条细蛇样地扭成一个结子又散开,陡然鞭着一匹牲口蹶起的臀部,马受到狠狠的一击,紧张地奔跑起来。

      补充的这段内容对同学们理解这篇课文的核心:“仔细观察是提高写作的必由之路”大有帮助。

    二、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比如《谈礼貌》课文学完后,我出了三道题让同学思考后讨论。

      1.选择一个你的生活中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说一说。

      2.假如我们碰到了不讲礼貌的人,怎么办?

      3.如果我们以礼待人了,对方恶语相向怎么办?

      通过交流汇报,同学们都懂得了要礼貌待人。也明白了当今的社会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文明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当我们遇到不讲礼貌的人,需要冷静,文明宽容的语言会让对方改变态度,使关系变得和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三、质疑问难  养成习惯

        在学习课文前、课文中、课文后,让学生提几个为什么,就能生成许多课堂教学点,课文就讲得有了厚度。这样做还能让学生自己引着自己往文中深处走,他们经历生成有效提问的课文学习后,慢慢也就养成了探究的习惯。

      四、研究作业  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作为语文老师,我有时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如在学了《神奇的克隆》之后,我留给学生一道研究性问题:关于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这样的作业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更广的知识,启迪了思维,激发了兴趣。

      总之,我认为教师想把课文讲得有厚度,就要用三只眼睛看课文。第一,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看课文,深入浅出,从孩子的视角进行适度解读。第二,教师要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老师的教学应区别其他读者的休闲式阅读,这里最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第三,要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使课文走向生活,达到举一反三。

      其实,我的语文课堂最需要的是常静下心来审视、反思、对比自己与别人课堂的不同,想想自己的每一节课为什么要出发?课后又准备走向哪里?只要在不断地反思中适时调整教学的脚步,属于我和学生共同的语文教学之路就会风景不断。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xueshengzuowen/4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