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应用文】

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有感

     读吴忠豪教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从中收益颇丰,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际,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本书12个研究课例,瞄准的都是当下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个课堂热点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一线优秀教师在长期语文从教中最感困惑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书中把这些问题大致分成了四类:1、阅读课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2、语文课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3、如何围绕目标设计语文教学过程。4、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

    “语文课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个理论对于教师来还是容易接受的,但是在课堂的教学中操作起来却不容易。而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大致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给出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加以体现,需要我们有教学思想的转变,更需要我们有教学智慧的积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找准教学的三个点。一是传授语文知识的落实点,因为积累语文知识就是为增长语文能力打下基础。语文知识就是指“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二是训练语文能力的增长点,因为语文能力是学生发展之基。语文能力就是指“听、说、读、写、书(写字)”的能力。三是熏陶感染语文人文的渗透点,因为语文人文是学生发展之本。语文人文就是指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态度、品质和情感。为什么说语文精神是熏陶感染而不是训练呢?因为语文的人文性与语言文字不可割裂。语言文字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语言文字的内涵。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教课文逐步过渡到教语文应该注意要依据课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语文课程目标的选择,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这就要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流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实践运用”的步骤组织教学。这才是“学语文”的教学流程。还要合理设计表达练习,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理解课文语言只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能理解但不会运用,学生积累的只是消极语言;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能运用的积极语言。这样学生语言积累的质量就能大大提高。

    总之,学习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成长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只有那些心无旁骛,始终孜孜以求的人;那些意志坚强,一直走在路上的人,才可望收获成功的快乐。语文教学这座高山,登上高处才会风光无限,语文教学这方深潭,潜到深处才会别有洞天。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xueshengzuowen/3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