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化学教案】

第1篇: 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第2篇: 化学教案

一、导课

我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大家可以看到飞船卫星都有一双巨大的像翅膀一样的太阳能帆板,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大家有没想过当飞船运行到太阳光照射不到的阴影区域时,电能从何而来呢?

视频:工程师的解决办法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根据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并阅读课本79——80页,解决以下问题:

1、放电:

2、电解(定义):

3、电解池:

4、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任务二】水中加入电解质可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但会不会影响电解水的反应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回答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1、写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2、通电后,离子的运动方向:向阴极移动。

向阳极移动。

【合作学习】

3、预测电解产物,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记录:

请利用桌面上的仪器和试剂,证明你的猜想。实验现象与你的猜想一致吗?你有新的结论和思考吗?

实验现象

电极反应及反应类型

阳极

阴极

电解CuCl2

的总反应

结论

【投影展示交流】

1、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2、阴、阳两极电极反应是什么?

3、你得到什么实验结论?

【反思整理】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名称

电极反应

能量转变

反应能否自发

三、检测导结

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属于电解池:

ABCD

2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阳离子向阳极移动。

C.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3.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有()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A.B.C.D.

【反思总结】

【课后探究】

用铁钉、碳棒做电极,电解NaCl溶液,探究电极材料的变换对电极反应有何影响。

第3篇: 化学教案

硝酸

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

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

3.    常见硝酸a%= 63%-69.2% c= 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

 化学性质:

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

2.    不稳定性: 光或热

4HNO3 ===== 4NO2 + O2 + 2H2O

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

3.    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

4.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

与金属反应:

[实验]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盛有铜片, 向两支试管理再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Ag + 2HNO3(浓) == AgNO3 + NO2 ↑+H2O

3Ag + 4HNO3(稀) == 3AgNO3 + NO ↑+ 2H2O

硝酸能与除金、铂、钛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

钝化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铬(都可呈+3价金属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而钝化. 而稀硝酸则与它们反应.

Fe + 4HNO3(稀) == Fe(NO3)3 + NO + 2H2O

王水: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铂.

Au + HNO3 + 4HCl == HauCl4 + NO + 2H2O

M + HNO3(12∽14mol/L) ↗NO2为主.

M + HNO3(6∽8mol/L) ↗NO为主

M + HNO3(约2mol/L)↗N2O为主, M较活泼.

M + HNO3(

M + HNO3还可能有H2产生(M活泼)

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 需要加热.

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实验演示)

H2S + 8HNO3(浓) == H2SO4 + 8NO2↑ + 4H2O

3H2S + 2HNO3(稀) == 3S + 2NO + 4H2O (冷)[工作总结之家 .coM]

SO2 + 2HNO3(浓) == H2SO4 + 2NO2

3SO2 + 2HNO3(稀) + 2H2O == 3H2SO4 + 2NO

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与硝酸共存.

与有机物反应: 生成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

1.      硝酸的制法:

[设问] 生成硝酸的措施有哪些? 对比优缺点.(三种)

1.      实验室制法: 微热

NaNO3(s) + H2SO4(浓) == NaHSO4 + HNO3

[讨论] 1. 反应温度

2. 反应装置:

3. 收集装置:

2.      氨氧化法制硝酸:

4NH3 + 5O2 ==== 4NO + 6H2O (氧化炉中)

2NO + O2 == 2NO2 (冷却器中)

3NO2 + H2O = 2HNO3 + NO (吸收塔)

4NO2 + O2 + 2H2O == 4HNO3 (吸收塔)

过程: (1)先将液氨蒸发, 再将氨气与过量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铂、铑合金网的氧化炉中, 在800℃左右氨很快被氧化为NO. 该反应放热可使铂铑合金网(催化剂)保持赤热状态.

2.      (2)由氧化炉里导出的NO和空气混合气在冷凝器中冷却, NO与O2反应生成NO2.

(3) 再将NO2与空气的混合气通入吸收塔. 由塔顶喷淋水, 水流在塔内填充物迂回流下. 塔底导入的NO2和空气的混合气, 它们在填充物上迂回向上. 这样气流与液流相逆而行使接触面增大, 便于气体吸收.

从塔底流出的硝酸含量仅达50%, 不能直接用于军工、染料等工业, 必须将其制成98%以上的浓硝酸. 浓缩的方法主要是将稀硝酸与浓硫酸或硝酸镁混合后, 在较低温度下蒸馏而得到浓硝酸, 浓硫酸或硝酸镁在处理后再用.

尾气处理: 烧碱吸收氮的氧化物, 使其转化为有用的亚硝酸盐(有毒)即”工业盐”.

NO + NO2 + 2NaOH == 2NaNO2 + H2O

1.      硝酸盐:

特点: 外观美丽(由金属离子决定); KNO3无色、Cu(NO3)2.6H2O宝石蓝色.

水溶性好

有明显的氧化性, 稳定性不好.分解有氧气.

[实验] 1. KNO3的热分解:

2. 硝酸铜的热分解并检验气体.

2KNO3 == 2KNO2 + O2

2Cu(NO3)2 == 2CuO + 4NO2 + O2

2AgNO3 == 2Ag + 2NO2 + O2

检验方法: 硝酸盐溶液经浓缩后, 加入浓硫酸和铜屑并加热, 可逸出红棕色气体.

 


第4篇: 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 高中学习方法,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第5篇: 化学教案

生活与化学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生活中充满了化学的存在,比如我们日常饮用的水、食用的食物、洗涤用品、化妆品等,都是化学所涉及到的领域。生活中各种物质的交互作用都是化学反应。因此,化学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生活、掌握实践,促进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教学设计是基于高一化学必修一内容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化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于生活化学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化学与生活相关主题进行教学,在化学中融入生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具体内容包括:

(1) 了解水中的溶解度,了解无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 了解化学反应中各种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3) 掌握酸碱中性的概念及其特征

(4)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学会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2. 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讨论的方式学习,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及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同时提高其阅读和理解化学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生活中化学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增强其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结构

本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

(1) 获取前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先回想起之前所学的和生活中化学所涉及到的内容,激活学生对化学相关的知识点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身临实践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物质的观察、实验现象的总结和数据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如:酸碱中性、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水中溶解度等内容。

(3) 讨论与总结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经验和收获,并从中总结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规律和应用,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 拓展应用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化学的实际应用,并激发他们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获取前知识 (10分钟)

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物质?它们与化学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思考,并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2. 身临实践 (35分钟)

实验一:水中的溶解度 (15分钟)

利用水和一些常见的无机物(如: NaCl,Na2CO3, CaCl2, BaCl2, CuSO4等)进行实验,了解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

实验二:酸碱中性(20分钟)

观察一些比较常见的物质,如:NaHCO3,NaOH,HCl,醋酸,葡萄糖,脱脂牛奶等,在酸碱试剂的作用下,了解酸、碱、和中性物质的表现特征。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在实验中所得到的结果,理解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现象。

4. 拓展应用(5分钟)

通过阐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如:自来水处理、饮料制作、污水处理等,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生活中化学相关主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同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实验探究教学法的运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同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第6篇: 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3、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教学用品:投影仪、试管、胶头滴管、猪油、菜籽油、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教学思路与设想:

由于本节处于高二有机化学的最后,既具有探索新知,又具有运用旧知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从复习旧知识入手,由生活中的现象展开,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多回忆、多思考、多动笔,共同研讨中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 性质 用途为线索,最后总结重点知识、练习巩固结束课程。

2、甘油与硬脂酸等能反应吗?试与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一个学生板演,教师不作评价)

其它高级脂肪酸也可发生类似的反应。从它们的结构看,应属于 ? 类物质。它们是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动物脂肪、植物油的成份统称油脂。这节课就来探讨油脂的有关化学知识。

·学生书写后,同桌交换指正。

·观察投影订正写法,并与酯的通式比较。

检查对已学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调节课堂气氛。为“油脂”的结构作铺垫。

通式中R1-、R2-、R3-可以相同吗?一定相同吗?——教师不作评价,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157“油脂的组成与结构”之第一、二段后回答上述问题。

·带着疑问默读后,回答:

(1)炒菜时油脂遇水有什么现象?衣服上沾染油怎样清洗效果好?

油脂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在0.9~0.95g/cm3之间),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向猪油(或菜籽油)中分别加水和汽油的实验;指出工业上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油。

从油脂的结构看,它们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回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议论:不溶于水——浮于水面上——熔化过程中挥发——有的有香味——用汽油清洗好……

①溴水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② KMnO4溶液分别与猪油、菜籽油作用

实验现象是 ? ; 这是因为 ? ;它表明油脂具有 ? 性质。

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由于高级脂肪酸的烃基不饱和而呈液态,因此,这样的油脂兼有烯烃的性质。

要求学生试写油酸甘油酯(单甘油酯)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加成反应主要发生在油酸的烃基上,油脂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因此称为油脂的硬化,产物称为人造脂肪(硬化油)。硬化油的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以生产肥皂、硬化油、甘油、人造奶油等。

·观察实验现象。

·自由起立回答:①菜籽油可使溴水及KMnO4溶液褪色,表明它具有不饱和烃基;②猪油使溴水褪色(可能是由于萃取作用)、遇KMnO4溶液分层却没有明显现象,表明烃基饱和

·学生静听,把熟悉的知识与现象串联起来,深化认识。

·学生记,分析反应前后的.变化。

·看投影,

听讲述,

记摘要,

理解油脂硬化的意义与实际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以及总结结论的表达能力

酯类水解的条件, 要求写出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C17H35COO-CH +3H2O ……

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硬脂酸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

怎样才能使油脂的水解进行的非常彻底呢?

方案的可行性——加碱——使生成物中的酸减少,促使反应物完全消失。

C17H35COO-CH +3NaOH  ……

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硬脂酸的盐和甘油。强调该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反应能够进行到底。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议论,果断地做出判断——油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回忆乙酸乙酯在无机酸作用下的水解。两个学生板演,其它学生在下面写后师生共查(系数、连接符号等)。

·设想多种方案,互相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辨别NaOH作为反应物和作为反应条件时反应式写法的不同。

肥皂制取过程的四阶段,并投影讲析(投影内容及讲析内容略):

1、洗涤剂的洗涤原理。

2、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利用。

·阅读课本肥皂的制取,总结制取过程的步骤。

·静听,思考理解有关内容;

·与生物知识相衍接。

1、(1) 和 统称油脂,其结构可表示为 。

若油脂中不饱和烃基相对含量 ,则熔点较高,例如 。

反之,则熔点较低。

2、(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油脂不属于酯类; B 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 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D 油脂属于混合物

(2)下列物质中能使溴水褪色的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3)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某同学说“酯的碱性水解是皂化反应”对吗?

4.使1mol乙酸乙酯和1mol油脂完全水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读题,选择(判断)结论。

一、 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2.1 油脂的氢化副板书:

R1-C-O-CH2 单甘油酯-烃其相同  …… 1、脂与酯的区别

R2-C-O-CH è 混甘油酯-烃基不相同 2.2 油脂的水解&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jiaoanxuean/4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