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中班教案】

第一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懂得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皮球、铁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铁、积木、卡片;幼儿用书第5页《比轻重》。

活动过程:

1、猜一猜,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几组物品,让幼儿猜猜物品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猜测的结果。

(装有大小不同的积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个、铁球一个、一个大棉花球、小磁铁、2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皮球和铁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铁球重,皮球轻。

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3、比一比,谁轻谁重。

(1)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比较的结果。

(2)与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轻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方法的。

4、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分享交流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第二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菜名创编说白部分,并能有节奏的说唱;

3.乐意表演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图谱;领结、围脖、娃娃(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各种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随音乐做蔬菜造型过场。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一起去买菜,烧饭给他们吃吧!去买什么菜呢?让我们想一想,做一做吧!(第一遍:大白菜、西红柿、大冬瓜、大南瓜;小花菜、紫茄子、小豌豆、胡萝卜)第二遍:还能买什么菜呢?我们再来一次!

二、以“买菜”的情境为线索进行发声和节奏练习。

1.师:蔬菜买来了,休息一下吧!你买了什么菜呀?(幼儿说各种菜,教师出示菜的图片)我们把买的菜唱出来,会更加好听!

师唱:“你买了什么菜?”幼唱:“我买了XX”。集体把各种菜唱一唱。

2.以“洗菜、切菜、炒菜”的情境进行说白部分的节奏练习。

师:孩子们,菜买好了,我们要干什么呢?(幼儿说“洗菜”)。洗好了呢?还有呢?(集体回答)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动手洗菜喽!

第一遍带领幼儿一起做;第二遍:你们有节奏的一下一下洗就更加好了(教师退出);第三遍:你们做的才可真香,我们再来有节奏的玩一次!

三、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老师把我们烧菜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做《办家家》。我是妈妈,谁来做我的爸爸?

1.邀请一位孩子上来,边唱边表演。

师:谁还想来做?请…请你们帮我个忙,“炒小菜的”的那几句请你们来帮我唱。

2.再次表演唱。

师:刚才你在歌里听到了什么?(个别回答,个别几句教师再次范唱)3.根据幼儿所说出示图片,按顺序排列。并逐句朗诵。

师:你们真厉害,全部找到了。我要考考你们,能不能看着图片完整的唱?

4.幼儿第一遍尝试演唱,指导个别歌词的正确演唱。

师:很棒!有一句有点听不清楚,教师手点:“小菜……我们来喂她。”听一听琴声|谁来帮忙?

5.个别歌词的纠正演唱,第二遍完整演唱。

师:这回要加大难度了,看你行不行!老师要藏起来几张图片,看你们行不行?

6.第三遍演唱。

师:图片不见了,你们还能唱的这么好,真棒!(奖励唱的好的孩子佩戴饰品,送你爸爸的领结,爸爸的围脖)谁也想要?老师也想来唱了,我来唱炒菜部分,你们唱歌词。

7.第四遍演唱。把围脖都奖励给你们!

四、幼儿创编歌词。

师:你们家烧得是什么菜呀?怎样把这个菜说到歌曲里去。

幼儿个别创编。除了这里有的,你家还可以烧什么菜?创编6、7组。

五、幼儿角色扮演师:爸爸妈妈都在了,娃娃还在睡大觉呢,我们快叫醒他们吧!请爸爸找到一个妈妈,妈妈来抱一个娃娃。我们一起来唱给娃娃听吧。

1.幼儿演唱,并表演。

师:把我们创编的各种菜也唱到歌曲里去,老师把菜放在凳子上,你们家自己选择。

2.幼儿自由的选择炒的菜,根据幼儿情况演唱。

师:娃娃吃饱了,我们带着他们去太阳下散步吧。

3.结束。

活动反思

歌曲《办家家》本身就是根据“办家家”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其中旁白部分节奏性特别强,朗朗上口,也正是这个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本活动通过游戏贯穿整个各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在学会边唱边表演的同时,注重了声情并茂的交流,对他们音乐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合作游戏得到一种锻炼。

第三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分家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图形分家”的操作活动,继续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

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处示盘子)分成几家?(两家)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讨论:你们是怎么分的?

(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和他一样的有没有?

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幼儿操作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请1-2名幼儿)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三).提高尝试:游戏“大转盘”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形。(师分盘子)请你们用小眼睛看,谁的小眼睛亮?看看这些图形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大小)

1.师:老师要和你们玩大转盘的游戏,我们要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看标记拿奖品,转盘上的针指向哪个图形,就请你拿一个和它一样的。我们先来试试:“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看看,请你拿什么样的图形呀?(幼儿集体进行3-4次)

2.进行比赛: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3.增加难度:看看这个转盘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哪些大,哪些小?

拿好了举在手里4.比赛:四个人一个队,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个队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对,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还要帮队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的)反复尝试4-5遍。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和大转盘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告诉幼儿以后再玩)。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气氛是较活跃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操作也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第一过程中,按第一特征(颜色)分类是较明显的,按第二特征(叶子的多少)分类时,由于叶子多少画得不够明显,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分出来的。在第三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标志并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已在第二过程讲解的很清楚了,这样就觉得太烦了,而且时间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萝卜时,地里的萝卜比应收的萝卜多出两个,并引导幼儿别收错了。由于受到书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应采的蘑菇是刚好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简单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在集体操作时,教师不要偷懒,自己设计操作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第四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可以变化,解决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享受各种颜色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3、培养幼儿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种颜料、透明小玻璃瓶、一次性针管、棉签、记录表、未涂色的图片、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设置疑问,引起兴趣。

教师请幼儿观看桌子上准备的材料,并提出问题。

1、小朋友看,瓶子里是什么?(颜料)有哪些颜色呢?(红色、黄色、蓝色)

2、老师这里还有几样东西,我们看看是什么呢?(出示橘子、叶子、葡萄)

请你们说说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橘子——橙色、叶子——绿色、葡萄——紫色)

3、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画这几样东西,可是现在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怎么办呢?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请幼儿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二、激发猜想、作好记录

1、小朋友真能干!谢谢你们帮老师想出了好办法!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大的记录表,请小朋友看看记录表上有什么?(动脑筋娃娃、小手宝宝)

2、请你动脑筋猜一猜红色和黄色手拉手会变成什么颜色?把你猜出的颜色用同色的蜡笔记在动脑筋娃娃的后面,红黄颜色的下面。(教师先示范一次)

3、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把黄色和蓝色、红色和蓝色变出的颜色记在表格中。

4、幼儿自己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在对应位置作记录。(让幼儿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

5、请作不同记录的幼儿分别讲述自己记录的.情况。

三、参与探索、操作记录

1、教师示范操作:取出一根一次性针管吸入一格红色,注入透明的小玻璃瓶中;再取出一根一次性针管吸入一格黄色,也注入这个透明的小玻璃瓶中;盖好瓶盖,轻轻地摇一摇。啊,好神奇呀!红黄颜色手拉手变成橙色了。快快拿起一根棉签,沾一点橙色,在记录表上作个标记吧!(提醒幼儿要记在小手宝宝的后面,红黄颜色的下面)

2、幼儿分别把红黄颜色、黄蓝颜色、蓝红颜色混合,进行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a.提醒幼儿一次只吸入一格颜色,往瓶中注入时要小心,不要挤在外面,注意桌面卫生。

b.引导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手拉手变成什么颜色了,然后再把混合后的颜色涂在表格里。

四、展示记录,交流结果

1、听音乐稳定幼儿情绪。

2、请个别幼儿讲述探索的过程与记录结果。

3、针对不同记录结果,教师进行集体演示,巩固幼儿的认识。

4、儿歌小结:红黄颜色手拉手,变成橙色画橘子;黄蓝颜色手拉手,变成绿色画叶子;红蓝颜色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葡萄。

第五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识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序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能灵活准确地运用“第几”表示物体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10个。

2、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找小猫》。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小猫。

1、复习歌曲《找小猫》。

2、交代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来做个《找小猫》的游戏。有10只小猫坐在前面,音乐响起,我们随音乐唱歌,当音乐停止时,必须找到并说出排在第几位的小猫不见了。

3、请10个幼儿分别带上头饰,坐成一排,其余幼儿闭上眼睛随音乐唱歌,音乐声中教师轻拍一只或两只小猫的头、暗示他们找地方躲好。

4、乐曲结束后,提问:从左至右数,排在第几位的小猫不见了,请幼儿回答,如果答对了,藏起来的小猫就出来,游戏继续进行。

5、游戏进行几次后,教师要求幼儿说出从左至右排在第几位的小猫不见了,在说出从右至左不见了的小猫是排在第几位的。

二、引导幼儿讨论。

1、为什么从从左边数是第3只小猫不见了,而从右边数是第8只小猫不见了。

2、小结:方向改变了,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也变了。

三、我在第几排。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座位是第几排。

个别幼儿回答后,集体验证。

2、让幼儿按做早操的位置站好,然后说说自己从前往后数在第几排,从后往前数又是在第几排。

第六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懂得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皮球、铁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铁、积木、卡片;幼儿用书第5页《比轻重》。

活动过程:

1、猜一猜,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几组物品,让幼儿猜猜物品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猜测的结果。

(装有大小不同的积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个、铁球一个、一个大棉花球、小磁铁、2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皮球和铁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铁球重,皮球轻。

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3、比一比,谁轻谁重。

(1)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比较的结果。

(2)与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轻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方法的。

4、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分享交流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2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种物品抽象成数的过程,渗透集合思想,感知加法的含义。

2.学会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加法运算,初步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幼儿视图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丰收的图片磁性教具;玉米、西红柿卡各10张、1—5的点数卡两套、1—10的数字卡、点数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儿歌《秋天到》引入并以故事的方式向幼儿讲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忙着把地里的庄稼收回来,几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没闲着呀,快看他们也在忙着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小朋友们看图上有两只可爱的小白兔,一只是灰色的一只是白色的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原来他们是在院子里摘苹果呢)分别数一数两只小兔手中苹果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用计数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加法运算

二、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框,玉米卡

1.请两个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长方卡里放玉米,并说出自己放了几个,找出相应的数字放在长方卡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算出一共是几个?并找出总数的数字卡

2.依照方法,将实物换成西红柿,继续练习

3.将实物卡换成点数卡,继续练习

三、幼儿探索操作

1.请幼儿看图,说说图意,猜猜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左右两边的方框分别有几颗草莓,把数字写在下变相对应的方框内,在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有几颗草莓,把答案写在最下边的方框内

以下逐一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活动

教师收书及整理工作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3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加减概念。

2、感受儿歌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

3、学习改变儿歌的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4、聆听音乐并用仿编的内容歌唱和表演

活动准备:各种鞋及图卡数张、每人10枚硬币、每人一个小盒子。

活动重点:学习10以内简单加减概念。

活动难点:改变儿歌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问幼儿:小朋友你有几只脚?穿几只鞋?蜘蛛有几只脚?穿几鞋?

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屏幕,念儿歌《蜘蛛买鞋》念过一遍后,请幼儿再次念儿歌。同时拿出与鞋子等值的硬币、念到最后一句:“总共花了10元钱”时,请幼儿算算桌面上总共有多少钱,再作出答案。

2、请幼儿看屏幕做练习,老师点击屏幕上改变位置的鞋子与变值的钱币,请幼儿拿出相应的硬币。

3、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成两种色,几个人扮演卖鞋商,另外几人扮演顾客。拿钱买鞋,然后请幼儿将买卖后的鞋子种类及价钱相应的画上。最后选出几人来根据自己画的图画进行改编儿歌,并唱出来(如幼儿不能顺利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结束部分:师幼共同唱编后的儿歌并做动作。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

第七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图形宝宝玩分家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会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训练幼儿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吹塑板一块、大头针若干、一套大点的图形操作材料。

2、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游戏单一份、固体胶一支。

三、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给图形宝宝分家。

1、导入:出示一个图形图片说:我是快乐的图形宝宝,我们在玩分家家的游戏,但我们不会玩,小朋友们能帮助我们和我们一起玩么?

2、观察图形材料,交代游戏规则: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配了一套图形宝宝,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图形宝宝一样吗?他们什么是一样的?把一样的宝宝用固体胶粘在游戏单的一个圆圈里,代表他们是一家,并给图形宝宝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红图形宝宝、三角形图形宝宝等),好吗?

3、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

小朋友们是怎么分的?(请几位小朋友上来贴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老师配合完成)有没有和XX小朋友分的不一样的?请小朋友们分别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你给他取了个什么名字?

小结:“分家家”可根据图形的颜色分成红宝宝、黄宝宝、蓝宝宝三家,也可以根据图形的形状来分成三角形宝宝、圆形宝宝和正方形宝宝三家,还可以根据大小来分成大宝宝和小宝宝两家。

(二)让幼儿当图形宝宝玩分家游戏。

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图形宝宝也想玩分家家的游戏,小朋友们每个人可以拿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宝宝,来当这个图形宝宝,和大家玩分家家的游戏,好吗?

下面由老师来讲一下游戏规则,活动室地上画有三个圆圈,它们分别代表了图形宝宝的家。当我说,请红色宝宝住第一家,黄色宝宝住第二家,蓝色宝宝住第三家,你们要快速反应出自己该住在哪一家,找到后就站好不动了,然后大家互相看看,家里的图形宝宝有没有不一样的,哪个图形宝宝不一样,我们指出来让他为我们唱首歌,好不好?

老师依次根据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提要求,幼儿听到口令后开心地玩。

(三)活动结束:

我们和图形宝宝玩了这么久了,他们也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吧。

第八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歌词创编表演动作。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扮家家》

活动过程:

1、讨论玩“扮家家”的游戏

T:你们爱玩扮家家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一边唱一边进行情景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2、学唱歌曲跟着音乐念歌词

T:我们现在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吧。你们先竖起小耳朵听何老师来唱一遍

3、创编歌曲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T:这首歌那么好听,我们把它遍成舞蹈吧,一边唱一边跳舞。好吗?

4、游戏:我给娃娃来喂饭

请2到3位幼儿当妈妈抱着娃娃喂饭给她吃,大家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

这堂音乐课中,因为内容特别贴近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风格也很轻快有趣,所以孩子们在本堂课的表现还是比较活跃、感兴趣的。

第九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分家家》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

2、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

1、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

(有许多图形宝宝)

教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

(1)教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出示盘子)

分成几家?(两家)

(2)教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

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讨论:你们

是怎么分的?

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

问:有谁和他们分的一样的?

教师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

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

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幼儿操作

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

(请1―2名幼儿说说。)

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三、提高尝试:游戏―大转盘

1、教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形。(出示盘子)

请你们用亮晶晶的眼镜仔细看看,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大小)

2、师:老师要和你们玩大转盘的游戏,我们要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看标记拿奖品,转盘上的针指向哪个图形,就请你拿一个和它一样的。

我们先来试试: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

看看,请你拿什么样的图形呀?(幼儿集体进行3―4次)

3、进行比赛: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四个人一个队,哪一个队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对,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

(还要帮队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的)

反复尝试4―5遍。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和大转盘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

(告诉幼儿以后再玩)。

第十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办家家》

【活动目标】

1、在图示中学习演唱歌曲,掌握XXX|XXX|XXXX|XXX的节奏。

2、运用接唱和分角色唱等多种独唱方式巩固歌曲,并替换式创编歌曲,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办家家》图谱,节奏图,其它菜肴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你们有没有玩过办家家游戏?你在办家家时有没有玩过炒菜吗?怎么炒?”(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引出炒菜——玩办家家)(出示图谱)

二、倾听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办家家、炒小菜吧!仔细听。

1、师清唱歌曲。唱到“炒小菜”时用动作表示(辅助)。

师:歌曲里哪一句最有意思?

幼儿尝试演唱,教师示范唱。(带领幼儿一起来学唱)(读歌词)。

2、出示XXX|XXX|XXXX|XXX|的节奏图,跟着节奏说一说。

师:这段歌词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是说唱法,可以让歌曲更有节奏感。(幼儿有节奏地拍手和炒小菜一遍)

3、师:看图谱,把你学会的部分唱出来。

集体尝试演唱(教师指图谱)有哪句不会唱?

三、用不同的语速巩固练习歌曲。

1、师:今天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要炒很多的菜。菜刚下锅,我们用小火慢慢炒。慢慢唱出来。(慢速)

评价:幼儿边看图谱边唱。

菜还没有炒好的,我们用大火快快炒。快快唱出来。(快速)

评价: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或有好的坐姿唱。

2、看图谱,集体演唱。

师及时纠正不对的音调,(仔细听,这句怎样唱的更好听?)

四、不同形式来演唱。

师:你们都是能干的小厨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

(1)接唱法。

(2)分角色对唱。(男女对唱,3—5名幼儿炒小菜)

五、替换式创编歌曲。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菜,有青菜、茄子、菠菜等,请你选一选。(幼儿上台选择图片)替换图片,幼儿说唱替换部分。(请2—3名幼儿)

六、自主选择,结伴表演唱。

师:你们看,这里还有个圆圆的大锅子呢!还有很多菜需要我们一起来炒呢!请幼儿自己选择一部分人做小菜,一部分人做厨师,一起来炒小菜吧!

第十一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学习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能用完整的话表达。

4、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篮子五只(上面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点子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摘水果。

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1)师: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师:我们一起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一个你喜欢吃的水果。(幼儿摘水果)

(3)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有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二、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

(1)开来几辆汽车?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你想让你的水果坐哪一辆汽车呢?

(2)为汽车编号。

(3)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三、游戏:摘水果、送水果继续进行一次。

师: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幼儿摘水果)

(1)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点子?

(2)请小朋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3)幼儿运水果。

师:“我们要把汽车上的水果运回去,谁愿意来做1(2、3、4、5)号车上的司机?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老师示范乘车方法)看一看你拿的是点子几,就乘几号车,小朋友赶快上车吧!(检查是否乘错车)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第十二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歌词创编表演动作。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扮家家》

活动过程:

1、讨论玩“扮家家”的游戏

T:你们爱玩扮家家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一边唱一边进行情景表演,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2、学唱歌曲 跟着音乐念歌词

T:我们现在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吧。你们先竖起小耳朵听何老师来唱一遍

3、创编歌曲 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T:这首歌那么好听,我们把它遍成舞蹈吧,一边唱一边跳舞。好吗?

4、游戏:我给娃娃来喂饭

请2到3位幼儿当妈妈抱着娃娃喂饭给她吃,家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

这堂音乐课中,因为内容特别贴近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歌曲的演唱风格也很轻快有趣,所以孩子们在本堂课的表现还是比较活跃、感兴趣的。

第十三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观察泥娃娃的外形特征,并尝试按某一特征来分类。

2、愿意向同伴介绍各自的记录方法,体验给泥娃娃分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泥娃娃图片、记录表、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知道泥娃娃是我国民俗工艺品

1、小熊开了一家泥娃娃店,你在哪里也见过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是我国江苏特有的民俗工艺品,代表着吉祥如意。

二、观察交流――观察泥娃娃的外貌特征,找到泥娃娃身上的共同点

1、泥娃娃找朋友

(1)请你们仔细找一找,他们身上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2)还有哪些泥娃娃是好朋友?

2、小熊开展览会

(1)小熊要开一个泥娃娃展览会,为了方便顾客参观,小熊想把这些泥娃娃分分家,是好朋友的放在一层展柜上,不是好朋友的放在另一层展柜上。

(2)这么多泥娃娃你觉得该怎么分呢?

三、幼儿操作――尝试按某一特征分类并记录

(1)第一次分类操作

1、找一找,泥娃娃身上的哪些地方是一样的,他们就是好朋友。

2、好朋友放在一层,不是好朋友的放另一层。

(2)第一次分享交流

1、你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帮泥娃娃分家?

2、示范记录纸

小结:你们找的真仔细,其实还有很多的办法,现在请你们再去找一找,分一分,不过,这次有点难度。

要求:a找不同的方法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b介绍记录纸

(3)第二次分类操作

1、幼儿操作,并尝试记录。

2、鼓励幼儿寻找不一样的方法。

四、交流分享――体验给泥娃娃分家的快乐

(1)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方法。

(2)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根据泥娃娃的服饰、发型、手中的物品等特征来帮它们找到好朋友。

第十四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说唱的情趣。

2、能大胆表现歌曲,并根据角色准确地唱出歌曲中接唱和齐唱的部分。

3、与同伴友好合作表演,并注意眼神的情感交流。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娃娃家情境,如:娃娃家桌子椅子、煤气灶、锅子、铲子等。

2、视频:两个哥哥姐姐边唱边表演办家家。

3、舒缓的轻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理解歌曲内容。

1、提问:咦,这里有个小娃娃,她怎么哭了?

我们来炒小菜给她吃,好吗?

教师示范炒小菜: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并喂给娃娃吃,再抱娃娃走下去,一个个与幼儿互动。

2、提问:什么是办家家呀?

我们平时玩的娃娃家家里有谁?谁来做爸爸?谁来做妈妈?

教师扮爸爸,幼儿扮妈妈,面对面,眼睛看着对方,合作表演一次。再请两对幼儿和全体幼儿表演一次。至“炒好小菜开饭了!”

3、出示图片:看,小菜炒好了,闻一闻,味道怎么样?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她。老师会把这些好吃的小菜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你们也来唱唱看。

(二)、通过视频歌曲欣赏,学唱歌曲《办家家》。

1、教师组织幼儿欣赏视频里的哥哥姐姐玩办家家的游戏。

2、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学唱歌曲。

(三)、用接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男生、女生交换表演。

(四)、结束。

舒缓的音乐放松休息。

第十五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

第十六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设计意图

孩子非常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喜欢模拟爸爸、妈妈炒菜、做饭等动作,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将歌曲融于幼儿喜欢的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歌曲,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尝试替换歌词,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角色较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与齐唱部分。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动作并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等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并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爸爸眼镜一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理解歌曲内容。

(1)老师这儿有一个很大的娃娃家,想进去看看吗?咦,这里有个小娃娃,她怎么哭了?原来,小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我们来炒小菜给她吃,好吗?先看老师怎么炒的?

教师示范炒小菜: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并喂给娃娃吃:娃娃,我给你炒了鸡蛋,快吃吧!

(2)“小朋友,娃娃还没饱,你们愿意给娃娃炒小菜吗?”教师抱娃娃走下去,一个个与幼儿互动。

(3)小娃娃吃饱了,心里可高兴了,她想跟大家玩办家家的游戏,咦,什么是办家家呀?我们平时玩的娃娃家家里有谁?谁来做爸爸?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爸爸,好吗?谁来做爸爸?男孩回答:我来做爸爸。你会把爸爸神气的样子做出来吗?谁来做妈妈?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妈妈,好吗?谁来做妈妈?女孩回答:我来做妈妈。请你做一做妈妈漂亮的样子。

教师扮爸爸,幼儿扮妈妈,面对面,眼睛看着对方,合作表演一次。再请两对幼儿和全体幼儿表演一次。至“炒好小菜开饭了!”

(4)看,小菜炒好了,闻一闻,味道怎么样?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她。老师会把这些好吃的小菜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你们也来唱唱看。

2、学习歌曲《办家家》。

(1)教师:办家家的游戏好玩吗?电视里面也有小朋友在玩办家家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完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教师可清唱小朋友说到的内容。

(2)哥哥姐姐玩办家家的游戏可真有趣,想不想再听一遍?如果你觉得有点会了,可以轻轻地跟着她们唱。

(3)电视里的小朋友唱得真好听,我们小朋友一定也可以唱得很好听,是吗?一起来试一试。(钢琴伴奏)

(4)客人老师说: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小菜炒得好吃,歌也唱得很好听,你们愿意转过去唱给客人老师听吗?(钢琴伴奏)

3、用接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欣赏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表演炒菜的动作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是怎样炒菜的?你能学一学吗?”

6、集体表演分角色两两结伴进行表演。提出表演要求:表演时眼睛要看着和你一起表演的小朋友,像玩娃娃家游戏时一样。你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参加你的表演。

7、结束语:小朋友的表演真棒老师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跳起舞吧!

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中,我大胆创新,改变以前的教学思路,将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放手给孩子。如对歌词的导入,教师不是死板地教幼儿死记硬背歌词,而是将歌词巧妙地蕴含在角色游戏、谈话中,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2、教师不是以教唱为目的,而是根据目标设计了第四环节,引导幼儿仿编歌词,创编动作,然后进行歌表演,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自由表现,体现了“幼儿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教师与幼儿的“双主”关系也体现得恰到好处。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愉快的情绪,并对歌唱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我们在音乐活动中所追求的。

4、由于班级过大,幼儿太多,在活动中对幼儿的组织欠佳,少数幼儿自由散漫,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第十七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分家家

【活动目标】

1、帮助泥娃娃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

2、感受中国民间工艺品―泥娃娃的特色。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泥娃娃图片,PPT,音乐“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泥娃娃来了。

1、播放歌曲“泥娃娃”,听:谁来了?

2、交流:到底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泥娃娃是一个假娃娃,但是他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有手脚,跟真娃娃差不多,可是,她不会动。

二、介绍交流:了不起的娃娃。

1、出示1个泥娃娃,看:泥娃娃来了。

2、仔细观察泥娃娃的样子,交流:泥娃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小结:泥洼娃是胖胖的,十分可爱。

3、是谁做出了那么漂亮的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是中国无锡特有的民间艺术品,也叫大阿福,是只有我们中国有的,他们是外国式没有的。

三、泥娃娃分家家。

1、出示5个泥娃娃图片:看,今天老师把泥娃娃请到了我们的中间,瞧,一共来了几个泥娃娃?

2、他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过渡:小朋友真棒,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点。

3、老师想把他们放在教室里展览,这里有一个两层的架子,该怎么把5个泥娃娃分别放到2个架子里呢?

4、请幼儿按特征分类,教师在旁作记录示范。

5、幼儿操作两人一组,观看泥娃娃的图片,商议如何根据泥娃娃的特征分成两家,可为两家命名,并把他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帮泥娃娃分一分,不要忘记记录哦!

2、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的记录,并在以后的操作中继续尝试。

小结: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可以根据泥娃娃不同的特征来进行分类,把相同特征的娃娃可以分在一起。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youerjiaoyu/4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