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数学教案】

【篇一】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一、 教学目标

1、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二、 重点难点

整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

三、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请同学们把书P18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地毯图,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 小组讨论。

3、 汇报:对称图形、边长为14米的正方形、图案由蓝色组成。

4、 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3、 小组内交流、讨论。

4、 全班汇报。

a) 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b) 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c) 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d) 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5、 师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第一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 第二题。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 第三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

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总结

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

四、 板书设计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为零法)

总面积减去白色面积;(大减小法)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设计上讲,我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主体的新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在大胆猜测、积极尝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不同情况优化选择。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 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 -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 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规律: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思考: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一个练习体验对称的图形的特点,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做准备。

深化相反数的概念;“零的相反数是零”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

强化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几何意义

给出规律

解决问题 问题3:-(+5)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简它们吗?

学生交流。

分别表示+5和-5的相反数是-5和+5

练一练:教科书第14页第二个练习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得出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 相反数的定义

2, 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3, 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 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3题

2, 选做题 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相反数的概念使有理数的各个运算法则容易表述,也揭示了两个特殊数的特征.这两个特殊数在数量上具有相同的绝对值,它们的和为零,在数轴上表示时,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均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教学设计围绕数量和几何意义展开,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教学引人以开放式的问题人手,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把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观察它们的特征,在复习数轴知识的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也能加深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问题2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问题3实际上给出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本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察归纳,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并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篇三】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整体图形转化为部分的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出示练习,提出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知的? 对于图1 2 3学生的方法会有很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面积是多少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如图1既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算出左边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根据组合图形是平移得到特点,先算出上面一个大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还可以沿对称轴将图形分割为四个三角形,再旋转平移转化为长方形算出面积,即化不规则为规则图形来计算。孩子们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法是为后面地毯上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

(一)对图形特征的观察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说说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1:这块地毯是轴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问: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目的是提醒孩子可以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为化整体到部分,知部分求整体的解题思想做准备。)

生2:这块地毯是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师问:能找到这两种颜色的格子与总格子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能说到蓝色格子数加上白色格子数等于总格子数,或者是另外两种变式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为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空白面积等于蓝色部分的面积这一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

生3:学生会说到在蓝色格子部分有的是拼成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问:能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吗?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这正体现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更加激起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指的时候会随着观察的深入发现那些长方形也是轴对称的。当学生把蓝色的格子部分看作是一个个正方形时却发现这些正方形又不是独立的,要想按正方形面积来算就要解决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重叠部分。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的发现与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更加多样化及方法的简洁性埋下了伏笔。)

(二)提出问题

1.独立探究

同学们对地毯图案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想知道蓝色部分的面积,你认为该怎么算?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和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在作业纸上。

(教师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并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情况)

2.合作交流

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发现的方法最多?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谁愿意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

3.展示提高

生1:数方格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108个小格,所以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2:我先数出一行有几个蓝色格子,分别是6,6,10,6,10,8,8,8,8,10,6,10,6,6.再把每行的数相加,也是108平方米。

生3:数的方法太麻烦了,这是个轴对称图形,我数出左边一半6+6+10+6+10+8+8是54,再乘2就是全部面积。

生4:我找到这个图案的横竖两条对称轴,这样就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数出它的左上角蓝色格子数是3+3+5+3+5+3+3+2=27个,27乘4也是108平方米。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你所说的左上角

(学生上台活动)

师:大家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怎样,谁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整体为部分,知道部分求整体。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5:蓝色部分可以看作4个长6宽2的长方形,面积是48平方米;还有4个3乘3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米;4个4乘1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米;中间蓝色面积是2×4=8平方米;总面积是48+36+16+8=108平方米。

师:你能把找到的长方形上来指给大家看吗?再写出每一步的算式。

(学生按要求重新说一遍)

生6:上下左右有4个6乘3的长方形,面积是72平方米;每个角还有7格,再乘4是28平方米;加上中间8个,蓝色部分面积也是108平方米。

生7:我是把整个图案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是7×7=49平方米,空白部分可以看作5个边长是2的正方形,面积是2×2×5等于20平方米。一份面积是用49-20-2=27平方米,再乘4得到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8:如果把最中间的2个向上平移,空白部分就是2个4乘2的长方形,外加6个白色格子,用每一分面积27乘4得到蓝色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9: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得出蓝色部分的面积,空白部分面积是每个角是12个格子,4个角面积是48平方米,中间部分是5个2乘4的长方形,面积是40平方米。用总面积14×14-12×4-5×2×4,剩下面积是108平方米。

师:谁听明白了,能结合图再具体说一说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重新叙述一遍

师:这种方法和前面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10:用的是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面积得到蓝色 部分面积。

生11:每个角有2乘2的正方形各3个,中间部分的空白可以看作5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2×2×3×4-4×2×5,求得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12:把空白部分从上往下看,再把中间的平移,从左往右依次得到11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4×2×11

生13:我和前面同学不一样的是把空白部分看作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共有22个正方形。算式是14×14-2×2×22。

生14:14×14-4×3×4-4×10,用总面积减四个角空白部分面积,再减中间空白部分面积。

生15:我没用总面积减空白面积,当我画出图形的两条对称轴时,我发现蓝色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正方形。

师用手势示意学生利用大屏幕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生16:可这些正方形像拉环一样套在一起

(细心的学生发现每个正方形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重叠部分。)

师:套在一起,也就是两个正方形之间有一格重叠,图中共有几处重叠?如何解决重叠部分的问题?

生17:先不管重叠部分,共有12个正方形,减去重叠的8格,加上中间8格,算式是3×3×12-8+8.

生18:先按每个正方形是3乘3是9,一共有(3×4)个正方形,用9乘12是108,9个正方形有8处重叠,而中间的8个小正方形正好和重叠的抵消,最后结果仍是108平方米。算式是3×3×(3×4)-8+8

生19:如果平均分成四份来看的话,每一份是3×3×3=27个蓝色面积是27×4=108

生20:我在计算过程中这几种方法都用到了,先把整体分做四个小部分,数出一部分蓝色面积是多少,再算出整体蓝色部分的面积。

(考虑到不同方法思维难度的大小与计算时间的长短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书写可能用到的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在巡视的同时要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同时要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随时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与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寻找简便的方法。学生在这么一场对话之后会从中受益很多,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优势)

三、小结

师:是啊,同学们自己发现找到答案有很多种方法,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四、综合运用

课本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谁的方法更简便?)

第二题: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并作简单记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

(选择自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汇报)

第三题 独立解决,并对比两组题,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篇四】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大家好!我是一只小蚂蚁,是我们蚂蚁家族千万只蚂蚁中的一员。你看我身穿一件棕色外衣,小胳膊小腿小脑袋,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你们可别瞧不起我,我们的力量大着呢!

早晨,我伸了伸懒腰,从睡梦中苏醒,恋恋不舍地爬出了温暖的小窝,随着兄弟姐妹们去找食物。我来到一条大道上,小草为我遮阴,蝴蝶、蜜蜂和我打招呼,树大伯给我指引方向,一切多么美好。可是我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我摆摆脑袋,定睛一看,原来自己跌进了一个大坑中。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坑中竟躺着一大块面包。我喜出望外,忙使出我的浑身解数,一步步搬回洞去。可还没到洞口,我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怪物,真是个庞然大物,和我们的洞穴差不多大,我必须快点逃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但是这个庞然大物像是盯上了我,一块尖利的石头向我砸来,强烈的气流将我的脸舔得生疼,我顾不上这么多,不停地东躲西藏。怪物还不罢休,操起一个奇怪的工具对付我,这家伙不知干了些什么,一会儿,天罗地网般的水珠落下来,吓死我了。这些水珠形成了一条小河,我挣扎着,在水中使用我的蚂蚁专属游泳方法,游到了边缘,找准机会,飞快地跑回洞中,再也不敢出来了。

闷了一个上午的我,很想出去溜达溜达。吃过午饭,我便出去散心。刚走出门,就发现一只图谋不轨的飞行蛇蚁。我毫不惊慌,立即报告警察局。不一会儿,大量蚂蚁鱼贯而出,对蛇蚁进行了猛烈地撕咬。我也去帮忙,咬出一个伤口,向蛇蚁注射我的致命武器——蚁酸。在我们的猛烈攻击下,蛇蚁终究寡不敌众,飞走了。伙伴们都夸我是保护蚁群的英雄,我高兴得不得了,沾沾自喜了一个晚上呢!

这就是我,一只小蚂蚁,你们喜欢我吗?

【篇五】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大年初二的午后,我坐在奶奶家的院子里晒太阳,突然被墙角一条长长的,移动的“铁链”吸引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排着队整齐朝着前方行进。它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真像一支“蚂蚁军队”啊!

这支军队的“总领队”是一只最大的蚂蚁,它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带着它的部下勇往直前。“将军”后面跟着的是一些个头偏小的“小兵”,最后压阵的是一些“大力士”。它们正齐心协力地扛着它们美味的晚餐一粒玉米粒。

突然一只胖乎乎的毛毛虫挡住了蚁军回家的路,“将军”思考片刻,钳钳子向前一挥,派出了一支“冲锋队”个头最小的士兵们。只见它们快速地向毛毛虫爬去,一窝蜂地向敌人的头部发起攻击。毛毛虫蒙住了,惊慌失措地扭动着身体,摇晃着脑袋想逃跑。“冲锋队员”们被摇的晕头转向,像是地震一样,纷纷从毛毛虫身上跌落,动弹不得。“将军”没有退缩,立马率领其余部下向敌人冲去。它们毫无畏惧,勇往直前。只见蚂蚁们像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有的爬上毛毛虫的脑袋,有的攻击它的尾巴,还有的在它的身上啃着,咬着,夹着。得知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援军也加入了战斗。它们把毛毛虫密密麻麻的包围着,不给敌人一丝反抗的机会。毛毛虫奋力反抗,无奈寡不敌众,渐渐的败下阵来。蚁军看着一动不动的战利品,欢呼着,庆祝着它们的胜利。

在这之前,我只听别人说过小蚂蚁也有超大的力量,一直半信半疑,直到此刻我才真正相信。蚂蚁虽小却有着让我肃然起敬的奇妙力量。更让我敬佩的是它们遇到困难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精神。其实只要我们平时能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一定能取得成功。

【篇六】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为了更好的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能突出重点,我采用了课本上的问题情境,同时调整了课本上提供的“思考”的问题的位置,将它放到函数概念引出之后,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有很多反比例关系。

情境设置:

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来表示t吗?

(2)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设计意图:与前面复习内容相呼应,让同学们能在“做一做”和“议一仪”中感受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同时也能注意到与所学“一次函数”,尤其是“正比例函数”的不同。从而自然地引入“反比例函数”概念。

为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反比例函数概念,我引导学生将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式进行变形,并安排了相应的例题。

一般式变形:(其中k均不为0)

通过对一般式的变形,让学生从“形”上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结合“思考”的几个问题,让学生从“神”神上体验“反比例函数”。

为加深难度,我又补充了几个练习:

1、为何值时,为反比例函数?

2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正比例函数,则与成什么关系?

关于课堂教学:

由于备课充分,我信心十足,课堂上情绪饱满,学生们也受到我的影响,精神饱满,课堂气氛相对活跃。

在复习“函数”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显露出难色,显然不是忘记了就是不知到如何表达。我举了两个简单的实例,学生们立即就回忆起函数的本质含义,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做了很好的铺垫。一路走来,非常轻松。

对反比例函数一般式的变形,是课堂教学中较成功的一笔,就是因为这一探索过程,对于我补充的练习1这类属中等难度的题型,班级中成绩偏下的同学也能很好的掌握。

而对于练习3,对于初学反比例函数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大部分学生显露出感兴趣的神情,不少学生能很好得解答此类题。

经验感想:

1、课前认真准备,对授课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

3、数学教学一定要重概念,抓本质。

4、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情感,表情,可适当调整教学深度。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因为太阳公公过一千年岁生日,所以他特意出来散散步。而这时,小蚂蚁在洞里待不往了,也开始出门溜达了。

我一路蹦蹦跳跳来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小花园。咦,我的脚怎么痒痒的?原来是一只小蚂蚁在逗我呢。它用两条须挠着我的脚,仿佛是一个小人在装模作样的摆弄着手,甚是滑稽。我看见竹林旁有一大群觅食的蚂蚁,我一路小跑,跑到了那些蚂蚁的所在地。表哥也出来了,他凑过来,他手里还攥着一丁点儿面包渣。表哥把面包渣撒在地上,那些馋嘴的小蚂蚁扭着三节像黑米粒一样的身体,慢慢悠悠地往这边爬。呀,一只小蚂蚁的身体还有着白色的小条纹,其它的都是黑色的,肯定是有地位的蚂蚁吧。它的背上长着一根微小的刺,跟蜜蜂的刺差不多,蚂蚁尾部尖端有一些扎手的毛,六条又细又长的腿支撑着身体,灵活极了;两颗芝麻粒大的眼珠镶嵌在小巧的头上;尖尖的嘴巴似弯似直,一对触角时直时弯地立在头上。

我和表哥找到了一个蚂蚁洞,洞前有许多蚂蚁,都在寻找食物。表哥故技重施,丢了点面包渣在地上,蚂蚁们一会就被食物吸引而来,我暗想:真笨,万一东西有毒怎么办啊?还吃吗!噢,我没看错吧……一只蚂蚁正用它的触角搬运着一小块渣,这该不会是它的夹子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这时,两条蜈蚣悄声无息地溜进了蚂蚁洞,想必里面一定被搅成了一锅粥。我不禁编出了一句诗:两条蜈蚣闯蚁洞,一窝蚂蚁上西天。表哥听后,使动点着头发笑。我也想笑,就一起笑了起来。

在回去的路上,我静静地想:小蚂蚁真有趣,每天都能看到它该多好哪!

【篇八】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蚂蚁是一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山坡上、草丛中、野地里随处可见,也许就在你来去匆匆的路上,就有蚂蚁死于你的脚下。

蚂蚁全身黑黑的,分成三部分:头部、腹部、尾部;它们的头上还长着两根细细的触须,眼睛凸在外面。最可怕的是大钳子一样的嘴,它一张一合的很吓人。蚂蚁的腹部上有六条腿,分成一节一节的。大腿粗壮有力,小腿柔软灵活,上面长着一排锯齿,可以紧紧地抓住墙面。

蚂蚁喜欢把洞穴建在干燥、朝阳、食物来源充足的地方,墙根下、鼠洞里都是它们理想的栖息之所。

记得有一次,我在楼下玩,不小心把一块饼干掉在了地上,一只身材大大的蚂蚁看见了,在食物周围转来转去,然后用触角在上面扫来扫去,像是在辨别食物能不能吃。确定食物能吃后,它张开大嘴,夹住饼干,使劲地拖,拖了几下,饼干纹丝不动。于是,大蚂蚁调头离开了,我期盼它还能够回来,就在原地等着。十来分钟过后,我准备回家了,可转身一看,整个蚂蚁军团都被那只大蚂蚁给唤来了。它们有的钻到饼干下面,有的爬到饼干上面,有的拽着饼干往前拉,有的在后面使劲推……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这个同心协力的蚂蚁军团终于把饼干搬回家了。

其实,你别看它们在搬运食物时那么团结,可当两个蚂蚁或两个军团的蚂蚁闹翻了时,它们会不顾对方是朋友、蚁王或敌人,对另一方呲牙咧嘴,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头破血流不可,不然,这些固执的蚂蚁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常常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拿饼干去喂它们,因为,我喜欢它们的团结、勇猛。

【篇九】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饭后,在屋子旁散步,在一只小蚂蚁的引导下,我来到了它们奇妙的村庄。

它们的村庄在小草丛的空地上。蚂蚁村民在大街小巷上熙熙攘攘地往来。它们的村庄被茂密的草茎包裹着,让人心无杂念。来自异方的蚂蚁,受到它们热情的款待。它们拿出晶莹剔透的美食来招待这些异方贵宾。这时,几只蚂蚁搬来一片树叶,在上面动来动去,仿佛在跳着树叶舞。

大门口来了几十只蚂蚁,它们搬来了一大堆食物。过了一会儿,又有蚂蚁搬来了食物,它们不知是从何时搬起,何处搬来,它们总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不知是什么让它们这样勤勉,总之那一定很重要吧。

一条大街上,站着数百只蚂蚁,唯独几只站在中间。我想它们一定是在举行比赛吧!只见运动员们都背着比自己重几十倍的食物,摩拳擦掌,正跃跃欲试。只听裁判员口号一响,蚂蚁们都跑了起来,在啦啦队的呐喊声中,最终一号胜利。在它们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它们的喜悦与祝贺。过了一会儿,它们一起进入了洞穴,一起去庆祝它们的胜利去了。

村庄大门的另一边,几十只蚂蚁组成的建筑队正在忙碌着。几只蚂蚁围在旁边,它们一定是设计师吧!看它们商议的样子,是在策划如何防水防潮吧!另外的蚂蚁在挖通洞穴,它们肩并着肩,一起喊着口号:一二一,加油!一二一,加油干得真起劲呀!挖出来的石子和泥土被一些蚂蚁搬走修城墙了。它们不停地忙碌着,怕是要忙到天亮了吧

风呼呼地吹来了,这时,我的心灵才从那里唤回来,才发现太阳快下山了。我离开了这个村庄,离开了这个带给我奇妙无比的旅程的村庄。

【篇十】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2、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

(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3、提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4、请同学们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练习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两种:(板书)

(1)5+5+5+5=20(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5×4=20(厘米)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提问:懒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12米,宽是6米,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

6、解决了懒羊羊的问题,那我们就来帮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边长是9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7、同学们比较一下谁走的路长?(一样长)

8、谈话:原来,他们俩走得一样多,经过科学地计算,懒羊羊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

三、巩固练习

1、请你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它的周长。

2、如果绕篮球场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试一试: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使25厘米,他的周长是多少?

它的周长是100厘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四、拓展延伸:

课下练习:

一根长24米的绳子

(1)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是9米,宽是几米?

想一想:如果长不是9米,还能围成哪些长是整数米的长方形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围成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在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周长的有趣的问题,只要我们去认真观察,去仔细发现,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篇十一】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题

(1)、17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盘,还剩()个。

(2)、每盒饮料4元,19元能买()盒,还剩()元。

看来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例5)

师:同学们,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划船

师:从图上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师: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我有点不明白,谁能帮帮老师?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师:哦,谢谢你,解释的很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只能坐4人

师:那这里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找到了吗?

生:问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你找的很对,你能帮老师解释一下这里的至少吗?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师:哦,就是最少要租几条船?现在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师: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条船安排1人,需要几条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条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师:那我们这里每条船上应该安排几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满,也就是坐4人

现在请你用画一画或者写一写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1展示:我用了4个圆来代替4个人,共用了5条船还余两个人。

生2展示:我用一个大圆代替一条船,直接往里面写4,就代表坐了4人,还余下2人。

生3展示:我用竖式算的,22个人,每条船坐5人,坐了20人,还余下2人。

师:谢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你们能根据她的方法来列算式吗?

生:22÷4=5(条)……2(人)师:为什么用除法?生:因为四个四个的分,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四,所以用除法?

现在我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要租几条船?生1:5条生2:6条

师: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那么余下的2人应该怎么办?

生1:余下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生2:我也认为余下的2人要再租一条船!

师小结:余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让你去,你乐意吗?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条船!所以我们要用5+1=6(条)

2、运菠萝

师:划船划累了,你口渴了吗?王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菠萝,谁能读一下?

生读题。

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师:为什么要加1?生:因为剩下的3箱还得单独再运一次。

师小结:像这种处理余数时,给商加1,我们称为进一法。

3、买面包

师:同学们,王叔叔还给我们准备了肉松面包。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面包3元一个。

师:出示问题。我拿10元钱最多能买几个?请你列出算式并说说理由

生:10÷3=3(个)……1(元)因为剩下的1元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像这样余数对商没有影响,直接去掉了,我们称为去尾法。

4、对比总结

划船和买面包这两种情况对余数的处理相同吗?为什么?

生:因为划船的余下的2人也得去,而余下的1元却买不了一个面包

师小结:也就是这两个是不同的实际问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处理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说明理由)

李阿姨缝制上衣,每件上衣钉7个扣子,38个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38÷7=5(件)……3(个)

5+1=6(件)

答:38个扣子可以钉6件上衣。()

2、下面各题是选“去尾法”还是“进一法”

(1)做一张床单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几张床单?()

(2)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3、旋转木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几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对余数的处理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处理余数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十二】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小蚂蚁艾玛在外面散心的时侯,撞在了一座“大山”上,这使得艾玛很不高兴,他狠狠的踹了“大山” 一脚,结果发现这座“大山”很软,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死掉的大青虫……

艾玛高兴地手舞足蹈,一边跳还一边说:“喔!这里有一条大青虫!这下,大家可有的吃了!”艾玛跑上前去,他企图能独自一人把那大青虫搬回去和同伴们一起分享。可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办法让那大青虫挪动一点点。正在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罗罗。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向罗罗那儿,气喘吁吁的说:“罗罗,我……我在草坪上发现了一条死了的大青虫,可是我搬不动,你……你快来帮帮我!”“走!快带我去!”他俩赶到了那儿,用尽力吃奶的力气。可是,他们只是掀开了一条缝。罗罗向健健家跑去,他着急的说:“键兄,我和艾玛在草坪中发现了一条大青虫,我们去搬,但是怎么也搬不动,不如你来帮帮我们吧!”“当然行啦!”健健爽快的答应了。他们到了那里,一个前,一个后,还有一个在中间,他们好不容易搬了一点,却又掉下去了。健健想了一会儿,忙站到一块大石头上,大声喊道:“大家快来点帮忙啊!我这儿有一条又肥又胖的大青虫耶!”喊了几遍之后,成千上万只蚂蚁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草地上传来了一阵阵清脆而又嘹亮的口令声……

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一个集体如果不团结就是一盘散沙。延园就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篇十三】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每个人每天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但是四年级暑假里的一件事曾给我过一个启示,因此我永远忘记不了那件事。

那年暑假,我经常去我们小区的花园中去玩。有一次,我在大树旁休息时,我看到了脚下有一个个小沙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个由蚂蚁的辛勤劳动修建出的蚂蚁洞。当我看见蚂蚁们进进出出都是从这些洞中爬出爬进的。于是,我想做一个试验,看看如果我把小沙堆填入洞中会怎么样。我将沙子刚刚填入了蚂蚁洞中,那些洞中蚂蚁就开工了,他们用“双手”将沙子一粒一粒地搬出蚁洞。我看它们很快就完成了工程。可是我想:虽然蚂蚁蚂蚁们这次会把沙子全搬完,可他们还会搬第二次、三次、四次……吗?我带着疑问又将沙子填入了蚁洞。之后我又看到蚂蚁们在努力的奋斗着,重建着它们的家园。我反复重新填了几次。可是蚂蚁们仍然凭着自己的毅力、恒心重建了蚁洞。啊!它们真是一群有恒心、毅力的小生灵啊!它们的恒心与毅力鼓舞着它们干什么事只要没干好,就决不罢休。我想:如果连着小小的蚂蚁都有如此毅力与恒心。那我们人类不也应该有恒心与毅力吗?

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具有像蚂蚁这样的恒心与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大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多次吗?他失败了那么多次,不还是靠着恒心与毅力撑了下来走向成功了吗?让我们想一想如果爱迪生半途而废了,那他就不可能成功发明电灯,之前做的都是徒劳。我们只要干事有恒心、毅力,无论干什么事都能干好的。这就是我的启示。

【篇十四】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已知周长求面积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一个蒙古包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讨论引出蒙古包,教师贴出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问题的机会。

师:同学们,在草原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房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蒙古包。

师:对,蒙古包。看,老师带来了一张蒙古包的图片。

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2、提出: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测量直径不好测,可以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占地面积。教师给出周长数据。

师:如果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

生:测量出蒙古包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

师:对。测量出直径就能求出它的面积。大家来观察这个图片,这个蒙古包的直径好测量吗?

生:不好测量。

师:对,从外面没法测量。从里面测量一方面屋子里有东西不好量,另外也不容易测量准确。测量直径不行,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测量出周长。

师:对,周长容易测。草原上的人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他们测量出蒙古包的周长是18.84米。

板书:周长18.84米。

二、解决问题

1、提出:已知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学生讨论,理清思路后,自主计算。

师:现在知道了蒙古包的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已知圆的周长是多少,怎样求圆的面积?

生:先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参与交流。

师:解题思路大家都清楚了,请同学们在本上算一算这个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2、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板书出计算的过程。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生:我先计算出蒙古包的半径,列式2×3.14×r=25.12求出r=4,再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3.14×42=50.24(平方米)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

蒙古包的半径:

2×3.14×r=25.12

r=25.12÷6.28

r=4

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3.14×42=50.24(平方米)

如果出现先算出直径再求面积的方法,教师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提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直接求出半径,计算比较方便。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2题,蒙古包占地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师:我们解决了蒙古包的占地问题,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做法,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我先求出这个蓄水池的半径3.14×2×r=31.4求出r=5,再计算蓄水池的占地面积:3.14×52=78.5(平方米)

师:看第2题,求花池的面积。自己解答。

交流时,请学习稍差的学生回答。

答案:3.14×2×r=18.84

r=3

3.14×32=28.26(平方米)

2、练一练第3题,提示学生思考木桶铁箍长是底面的什么,再计算。 师:请同学们读第3题,想一想,这个木桶铁箍的长是这个木桶底面的什么?再解答。.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答案:

3.14×2×r=100.5

r=16

3.14×162=803.84(平方厘米)

3、“练一练”第4题。结合书中的插图,弄清活动要求,然后让学生课下完成。师:读一读第4题.谁知道树的横截面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把树锯断后的圆面。

师:树木的周长相当于这个横截面的什么?

生:周长。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解决。可以几个人一起测量,也可以自己完成测量,然后计算出那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只要你多观察,多动脑,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下面看问题讨论中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学生读题。

师:用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围成的图形哪个面积大?就这个问题,谁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都不做评价。

四、问题讨论

1、让学生阅读“问题讨论”的内容,启发学生按照聪聪的思路进行小组讨论和试算。

师: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聪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假设铁丝的长度。比如,铁丝长1米,2米或3米,4米等,实际算一算,再看看结果是什么。好,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聪聪的办法算一算。

学生合作研究,教师参与指导。

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思考的过程和举例计算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周长相同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假设铁丝的长度是多少,计算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假设。如:(1)假设铁丝长1米。

正方形的边长:1÷4=0.25=25(厘米)

正方形面积:25×25=625(平方厘米)

圆半径:100÷2÷3.14≈16(厘米)

圆面积:3.14×162≈803(平方厘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2)假设铁丝长2米。

正方形的边长:2÷4=0.5=50(厘米)

正方形面积:50×50=2500(平方厘米)

圆半径:200÷2÷3.14≈32(厘米)

圆面积:3.14×322≈3215(平方厘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3)假设铁丝长4米。

正方形的边长:4÷4=1(米)

正方形面积:1×1=1(平方米)

圆半径:4÷2÷3.14≈0.64(米)

圆面积:3.14×0.642≈1.29(平方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3、提出:长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面积大?师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大。

师:我们以前研究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大,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正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大,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长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说出判断理由。

生:肯定圆的面积大。假设长方形、正方形、圆周长都相等。圆面积大于正方形,正方形面积大于长方形,那圆肯定大于长方形。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说明。

【篇十五】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5单元

今天是周日,妈妈开车带着我和弟弟去姥姥家,一下车,我和弟弟就飞快地跑到姥姥家门前,“咚咚咚”地敲着她家的大铁门,姥姥刚一打开门,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冲进院子里。姥姥家院子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黄嫩嫩的菜花,有绿油油的油菜,有红彤彤的西红柿,还有紫到发黑的茄子,我和弟弟就坐在院子里吃着蛋糕,赏着菜园,等着妈妈和姥姥制作的美味大餐。我不小心把一些蛋糕渣掉到了地上,也没有太在意,就领弟弟去吃饭去了。

吃完饭后,我们回到院子里,发现那几块花生米大小的蛋糕渣旁边,出现了好多芝麻大小的小黑点在动来动去,仔细一看,原来是蚂蚁。我惊喜地喊弟弟过来观察蚂蚁。只见几只小蚂蚁正围着那块小蛋糕,刚开始,它们钻到蛋糕下面想用头部的力量把蛋糕抬起来,可是蛋糕太重了,小蚂蚁们抬不动,于是它们放弃了这个策略。过了一会,有只稍微个子高的蚂蚁,爬到的蛋糕渣上面,晃动着触角,挪动着步子,像个领袖一样指挥着几只小蚂蚁走过来走过去,像在部署作战方略似的。又过了一会,从花丛底下又跑过来一支蚂蚁队伍,蚂蚁队伍瞬间壮大了起来,蚂蚁军团的搬运行动开始了。只见蚂蚁们分成了***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五只蚂蚁,它们分头行动将蛋糕渣分成了好多份不均匀的小块,有的小蚂蚁有头顶着,有的小蚂蚁用小脚的力量撕拉着,有的小蚂蚁,在搬运途中摔倒后接着爬起来重新搬运,不一会功夫,蚂蚁军团的搬运工作就完成了,地上的面包渣清理的干干净净。我和弟弟不由的为小蚂蚁们的胜利而欢呼,我觉得小蚂蚁们真是太厉害了,面对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食物,没有退缩,而是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自己的力气小,就团结起来一起去搬运。

同学们,连小蚂蚁都懂得团结,不怕困难,那我们不更应该学习它们的精神吗?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动脑筋去解决难题,团结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会有进步,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jiaoanxuean/4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