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幼小衔接】

读《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有感

      窦桂梅老师在小语界的影响力早有耳闻,这个月跟随窦老师的《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一书,让我近距离地了解了窦老师。尤其是在反复品读《牛郎织女》的课堂实录后,我深深地被她的教育智慧与探索精神所折服。

       在我的反复品读中,我觉得窦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散文味道的课堂

       在窦老师的教学信念“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指引下,她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他的教学思路是用这个例子让学生学到一类知识,并能融汇贯通到自己具体的生活中。她认为读文学作品无非要弄清“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窦老师的两节课堂实录就如同中国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在她的课堂上,学生想象力自由驰骋,但其总是围绕在窦老师预设的这个中心周围展开。

       窦老师首先和学生聊的是人物关系,在平等的气氛中窦老师不着痕迹地领着学生聊人物,让学生按自己的逻辑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自由的聊天中,学生的话题观点很广,如有学生问“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其他动物呢?”窦老师让4个同学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最后引回了主题,这种看似很散的话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正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教学的顺势而为才是最好的。这正是窦老师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在发挥作用。

       再如关于“怎么写的”、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体会故事感情”等环节,窦老师聊着聊着还多次让学生模拟推测故事主人公可能有的语言等,现场模拟“表演”学生兴致盎然,一切似乎很随意,但一切又都在窦老师的掌控之中,围绕着学习、体会、理解文学作品的中心。

       二、润泽的课堂

       记得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老师应构建一间“润泽的教室”,即“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奏都是那么的柔和。”当时读这段话时,觉得很抽象,今天在读窦老师的这节课时,我仿佛感受到润泽的味道,同学们在一种轻松、自然、投入中倾听、交流想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得到尊重,老师也是学习团队的一份子。一节课学生表达93条,老师表达63条,估计课堂里的每个分子都有机会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见课堂里的平等与自由表达的润泽气氛了。在探讨织女“决心留在人间”时,同学扮演织女的伙伴劝说她放弃留在人间的现场发挥,更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聊”的兴致很高。正如窦老师的标题所言《聊故事后面的故事》,只有在润泽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聊”的效果。正是达到了窦老师的预期“放松但不放纵,形散而神不散,以最自然的课堂对话方式学习语文。”正是这种润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让教师借助精心选择的话题,与学生在聊中理清了文章脉络、辨明了人物关系、质询了心中的疑问,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从而在无痕的学习中,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求知动力。这大概是大师的共同特征。

       这就应该是佐藤学所倡导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学生在互相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展开这种能触发与支持这一关系的教学的人就是教师。”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自身,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youerjiaoyu/3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