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中学作文】

高考复习作文题及范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期,日本舞鹤市给友好城市大连捐赠抗疫物资时在箱子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语出唐代王昌龄《送柴侍御》)。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有此石刻)。

      有网友认为:“疫情当前,困难之中,日本人不仅提供物质支援,还奉送了温暖雅致的中国诗句,给处于疫情中的人们送来清新的精神慰藉;反观我们,除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带节奏’‘给力’等词句之外,就没有把母语用好的范例,这一次,日本人给我们开了个诗词大会。”

      但也有网友认为:非常时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是14亿颗心灵碰撞的声音,是可以让亿万万中华同胞“秒懂”的雄浑辞章,更有力量感。

      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南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对此怎么看?”要求作文必须对“此”做出回答。“此”指代什么?包含哪些信息?争议的焦点在哪?网友双方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以及观点背后隐含的信息是什么?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给出正确立意并作出辩证的分析。

      疫情肆虐,日本友人提供援助,并以中国文化元素传达友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无论从出发点,还是客观效果都值得称道,无须过多咂摸。

      一方网友认为疫情当前,外国人都知道用中国古诗词来抚慰中国民众受伤的心灵,而我们自己却弃之不用,只知道用“加油”、“给力”等毫无诗意的大众化口号。联系实际,我们可以对此加以进一步挖掘,其隐含意思非常丰富:一、大灾难面前,民众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援助,也需要心理上、精神上的抚慰;二、我们当前以各种形式大力提倡理解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在实际运用中却被束之高阁;三、哪怕灾难降临,我们依然需要诗意的/地生活;四、作为中国人,当学好、用好母语等等。一方网友认为非常时期,用大众都能懂的宣传语更能凝聚人心,更能体现众志成城的力量。意思非常明晰,含义也很丰富。因为是对前者的反驳,可以根据对前者的分析来加以推演,此处不再一一分析。

      在具体的作文中,还应注意大凡事物,必有表象,即现象,必有内里,即本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根据,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是遵循表里的相互关系,由表及里的过程。是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由表及里,关键在于分析表象与表象之间逻辑关系,然后,依据几个表象间的逻辑关系,再对比分析,构建逻辑。一般来说,表象与表象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叠加,对比、衬托等,依据此,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导出结论。弄清无论怎么立意,都需要顺藤摸瓜,化虚为实,不然就很容易落入假大空的无物之阵。
范文示例

 
寻求一种力量:

让传统文化走下神坛

1902  周子曦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诗句让中国古典诗词再次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举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的艰难时刻,这些中国原创诗句被他国用来抚慰国人受伤的心灵。而邻国日本的这一番善意,也在人们心中与人民日报的头条文章“武汉不哭”和泛滥在大街小巷的“武汉加油”一起酝酿发酵。非常时期,固然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但翻来覆去的几句干瘪、苍白的口号,怎么可能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民众对此事件的反应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两相对比,让正大力提倡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尴尬不已。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我国各大媒体,以及民间各种“诗词大会”正搞得热火朝天。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一方面是大张旗鼓,紧锣密布,另一方面却又显得特别陌生,甚是遥远。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诗句。这两句浅显易懂,情韵浓郁,妙不可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本是日本长屋王的诗句,随西渡中国的日本佛家弟子们一同来到中国,希望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最终,鉴真大师因此而东渡日本。世世代代被传为佳话。随后,这两句被刻在扬州大明寺的鉴真纪念堂,印在中日友好袈裟上。这几句诗可谓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代表之作:一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造,一首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熏陶的异域“中国风”。人家是信手拈来,而且用得是恰到好处,而我们自己却把祖宗遗风扔到了九霄云外。何止是尴尬?简直就是难堪!而有关方还言之凿凿:“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无知者无畏,脸皮之厚可见一斑。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来就是记载在厚厚的典籍中,刻在硬邦邦的石刻上,吟诵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供在高高的神坛上,却从未走入我们的生活。跳出个案,反观当今社会现状,可以说非常严重。是时候寻求一种力量,让传统文化走下神坛了。

      经日本转发而来的中国古典诗句之所以能触动人心,发人深省,是因为这样的文字,源自一份时间的沉淀,本就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的民族情绪,植根于民族的灵魂深处,是来自灵魂的共鸣,是走心的,是温暖的,最具真情实感,予人希望与力量。同时,又更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那些空洞苍白而假大空的口号与隔岸观火的华丽的辞藻无法替代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走走停停,洋洋洒洒数千年。

      是时候,把文化从高不可攀的神坛上松绑,让它回归生活,重新给予我们力量了。

      我们何须在答题卡上写下生硬的文化自信,何须开办古香古色的诗词大会以附庸风雅,何须穿上汉服做作表演?如果传统文化能走下神坛,真正走进我们生活的日常,我们改变的恐怕不仅仅是言辞谈吐,更是一种气质,一种精神。

      诗,本是民歌;文化,本是生活。

      垂眸,是灾难;仰头,是力量。

      让一个民族一致向前看的,是一种足以抵挡一切的自信,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情,一种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一种强大的文化。

      国难当头,过度恐慌大可不必,我们更应让诗意回归生活,从文化中汲取勇气和力量,乐观地面对险阻,共克时艰!

                          (指导老师:欧阳荐枫)

 

    【教师点评】本文以“寻求一种力量:让传统文化走下神坛”为中心,间接回答了题设中的问题,可谓符合题意。更可贵的是,文章并未停留在回答问题本身,而是宕开一笔,使立意显得更高远。论证雄辩有力,语言犀利,富有文采,是一篇很好的考场范文。

 
 

 
 
文字,传情达意的艺术

1911班  刘明垚

      近日,日本援助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标语,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一丝温暖。但我认为,不仅仅高雅诗词可以传情达意,通俗易懂的“武汉加油”又何尝不是疫情中生动而有力量的鼓励?

(一)

      文字,是一种传情达意的艺术。不同的文字,因受众、场合、用途等的不同而产生了各异的魅力。

      正如日本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对邻国提出的具有外交性质的语言;而中国的“武汉加油”,是国内省份之间的友情互助。从语言文字上来说,二者具有不同的独特魅力,但其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都令人感到温暖。不论是哪种传情达意的文字,只要真情实感,都是最美的表达,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是宫廷礼乐中对周文王的崇高赞美;“国有乾隆,国运昌隆”是民间百姓对乾隆的高度称颂。虽然一雅一俗,却都反映了时人内心对明君的尊崇、对盛世的向往。

      那些高深文雅的诗词歌赋,常常是知识分子之间情感沟通的方式;而那些通俗易懂取之于民的文字艺术,却也是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当受众、场合、用途不同时,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文字的艺术千篇一律,而应鼓励用不同的文字传递情感。

(二)

      文字,是一种传情达意的艺术。文字,是与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真正从生活中走出来的文字,才能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如果陶渊明没有归隐田园的真实体验,没有“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哪能开创出田园诗,哪还有《归去来兮辞》的恬淡安然?如果杜甫没有经历“安史之乱”,其诗歌何来忧国忧民的情怀,又何以有“诗史”之称?如果苏东坡没有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境遇,哪有前后《赤壁赋》的超然旷达?

      其实,不论哪一种文字,都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量,接受生活的审视。只有以真善美浇灌过的文字,才能直击心灵,使人触动。我们在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朴实认真的生活中,便可以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最美的文字。

      当文字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当文字真正为生活服务,这其中的情感才可以细细品味。

(三)

      文字,是一种传情达意的艺术。“雅”与“俗”是可以相互转化,兼容共存的。

      “雅”,是去除了“俗”的杂质后沉淀下的精髓与让人回味无穷的韵味。《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皆出于市井俗人之口,但在蒲松龄的艺术加工下却熠熠生辉,散发着雅致与脱俗之气;《四世同堂》《茶馆》均取材于世俗生活,以小人物的视觉铺展开来,却因其真实的情景,得以深入人心,成为了骚人墨客品读的佳篇。

      琴棋书画,饮酒赋诗,畅谈千古事,是文人墨客的一份雅致;茶余饭后,吃瓜围坐,闲扯家长里短,是世俗百姓的烟火气。雅与俗并非对立,雅俗共生,方才有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文化图景。

      然而,唯有以真挚的情感为铺垫,以一份对美好的追求为基础,“俗”中才能有“雅”闪光,“雅”才能由“俗”汇聚而成,拥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文字是传情达意的艺术,用不同的文字,创造不同的情感价值。所以,不论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还是“武汉加油”,都不应被妄加评论,它们都是内心情感涌现于纸上的独特表达。

                             (指导老师:周雅珊)

 

      【教师点评】本文没有一味地偏向打倒俗语或为复兴传统文化摇旗呐喊,而能以辩证思维看待这一问题。文章以“文字,传情达意的艺术”为统领,分别论述了三个观点:当受众、场合、用途不同时,鼓励用不同的文字传递情感;真正从生活中走出来的文字,才能表达最真实的情感;“雅”与“俗”可以相互转化,兼容共存。论述充分,语言流畅,思路明晰。

 
 
共赏雅俗

1911班  汪逸凡

      恰逢新冠病毒疫情高峰,日本赠送中国的物资外包装上诗意典雅的加油口号引发了热议,这样的口号无疑优美隽永,让我们看到友邦的一片赤诚。但也有人说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口号大多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相比之下这一次中国对于母语的使用没有日本成功,然而我却并不这样认为。

       在我看来,一句“武汉加油”胜过那千言万语。每一次国难当头,我们华夏同胞之间,早已同气连枝,休戚与共,又何须太多的语言?这“武汉加油”四个字虽然简短,却有着无穷的含义,它是我们对同胞的担忧,是我们对神州的祝福,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这四个字多么富有力量!它使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的脉搏共振,它昭示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磅礴伟力。华夏遭难,手足受苦,谁有诗情去吟那光风霁月?“武汉加油”虽远不及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含蓄蕴藉,余味悠长,但无疑是我们国人最真实的心声,就像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同样,许多年后,倘若在某处又看到“武汉加油”这四个字,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想起2020年春节那场突如其来的武汉疫情。所以我认为绝不是中国人这次对汉字的使用不及日本人成功,反之,“武汉加油”这四个字相比之下虽略显俗套,但足够荡气回肠。

      由此可见,语言的俗在某些时候的确具有别样的力量,自古至今不乏这样的例子。明代传奇人物袁崇焕在断头台上吟诵:“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句话老幼妇孺一看就知其意,却传唱千年,至今还使书桌前的我热血沸腾。就是因为这句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道出了爱国的铁骨铮铮。抗战时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简单质朴,却响彻神州大地,激起全民抗战的斗志。这就是“俗”语的力量,在浩瀚的大海中可以激起千层巨浪,于无声处亦能响起漫天惊雷。

      但毋庸置疑,俗语不是万能的,生活亦需要雅言来装扮。倘若没有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怎能在大雪纷纷时领略其中韵味?倘若男生的词典里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只会一句老掉牙的“我爱你”,又如何向在水一方的娉婷少女倾诉胸中斩不断的绵绵情思?倘若没有毛主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教后人如何体会红军气吞山河的壮志豪情?语言之雅如一盏清茶,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又如一曲妙音,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语言的雅和俗地位是相等的,并无高下之分,就如同琴弦与琴弓一般,一起使用才能拉出最动听的旋律。我们要雅俗共赏,在正确的情境下使用正确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并无雅俗之分,只不过不同时候适合说不同的话罢了。

                                   (指导教师:周雅珊)

 

     【教师点评】本文观点鲜明,逻辑清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首段从当前现象引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段有力论证“武汉加油”的独特力量;第三段举出两组典型语例,继续论证俗语的力量;第四段笔锋一转,补充雅言的作用,拈用三句诗文,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增强了语势。最后以“琴弦琴弓”的关系为喻,收束全文,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要“共赏雅俗”。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xueshengzuowen/3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