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计划总结】



来源 天添 资源网 w ww.Ttzyw.coM听课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在郑大体育馆的培训,是 “核心能力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系列二)与名师课堂引领”的主题培训会。看到深度学习,我的眼前不禁一亮:博客平台最新发布的征文公告,不就是课堂中如何加强学生深度学习吗?看来我这次注定是要不虚此行,小有收获了。心里窃喜,整个人也一下子有了十二分的精神。

8点刚过,培训就在大家的期待中,在华应龙老师充满幽默睿智的开场白中拉开了序幕。

第一节课是来自北京正泽学校的施银燕老师讲的《线段、射线、直线》。,这是一节复习课。对于这些内容,我们老师都是耳熟能详。不过教学中,我们也多是限于让学生熟知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只要学生能够抓住特点区分,只要学生再记住几个常见的实例就万事大吉。但是听了这节课,我才知道原来课不是这样上的。要想让学生深度学习,弄透知识,必须要让学生能自主的思考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平台展示出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例如,一位学生结合自身爱好提出:我踢出的足球是射线吗?另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书上说手电筒发出的光是射线,那么我们拿手电筒照在水面上,光在水里会发生折射,那光线还是射线吗?并且用精彩的简笔画从斜射和直射两种情况进行了图例。我一方面惊叹于学生知识面的丰富,另一方面也惊讶于学生问题的含金量。看来学生的潜力真的不可低估。

第二节课是刘伟男老师讲的《厘米、毫米的认识》。她讲课的灵感居然源于新闻联播。当她在电视上看到英国伦敦动物园要对动物做身体指标检测的新闻时,就联想到了儿童的喜好和测量单位的教学内容。于是精心设计出了一节不想数学课的课堂来。看来,我们平时的讲课也要多注意积累搜集素材,注重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的衔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上的有意思,有深度,有效果。

第三节课是华应龙老师讲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我们都看过阅兵,都知道中国的阅兵有多雄壮威武,但很少人会知阅兵时那么整齐的步伐是怎么练出来的,更不知道那么精确的时间是怎么把握的?华老师从“破解6米之谜”、“为了那神圣的一刻”、“如果我来解说东风-41”三个方面展开了讲。第一个问题,阅兵方阵里将军和排头兵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是6米而不是7米这个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大家纷纷猜测,却不知为何。等华老师解释完后,大家才知道原因在于成人一步基本是75厘米,6米的距离正好是8步,当将军走完8步时,士兵正到阅兵起始线。在解决方阵长度时,通过学生的讨论,复习了植树问题这个知识;在计算士兵走过的路程时,又化归到了火车过桥问题。听完整节课,真的是佩服华老师的设计之巧妙,又深深体会了那句名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可以说,三个老师的讲课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施银燕老师的课体现的是理性。她的课思维清晰,条理明确。注重由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刘伟男老师的课呈现的是灵性。她的课堂设计巧妙,抓住小学生自身热爱小动物的特点,巧妙的让学生进入角色,帮助管理员测量数据,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测量的方法、单位之间的换算等知识点渗透完毕。华应龙老师的课最有欣赏性。课堂上他看起来在讲小故事,但不经意间就把数学问题给嵌入了进去。不但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还把数学上的知识迁移与化规思想讲的明明白白。三个老师的共性,那就是课堂教学中都注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给学生的讨论思考,不急不躁,循循善诱。而且他们都很关心爱护学生,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安慰的手势都让人觉得亲切不造作。

       听了这次的学习,我明白了在数学的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为了教而教,还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宽度和思考的深度。同时,要多注意联系实际,搜集优秀素材,创设巧妙连接,力争把课讲透彻的同时也讲的有趣。文

来源 天添 资源网 w ww.Ttzyw.coM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jiaoxueziliao/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