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历史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篇1

王莽谦恭未篡时

西汉时期,朝廷重用外戚。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家子弟几乎人人官居高位,个个骄奢淫逸。唯独王皇后的侄子王莽,生活俭朴,待人谦和礼让,朝野上下广为称赞。后来,王莽“翅膀”逐渐丰满,终于在一片称颂声中露出其庐山真面目,他毒杀了十四岁的平帝,挑选了两岁的刘婴做儿皇帝,自己当起摄政王。这还嫌不够,最后干脆篡位,做了十五年的皇帝。

周公的故事却正好相反。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病逝后,他辅佐十三岁的侄子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虽然他尽职尽责为成王着想,但是满天下都是流言蜚语,说他欲取而代之。不过周公旦对流言泰然处之,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等到成王长大成人后就把权力都了交回去。

为此,白居易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小编解读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的真伪,一件事的对错,得经过相当时间的考察和分析才能下结论。如果只凭短期观察或者直观印象就对人和事下定论,容易造成误会甚至犯下错误。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篇2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利不菲。其点子之准,下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为流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比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方,必将成为人气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大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日子,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几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自己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而避居印度吉大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一笔之时,梁启超的“广智书局”却陷入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用3000银元。”康有为立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人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出手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老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手,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生涯回国,广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氏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非常清楚这一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于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辛家花园,每月租金120银元,一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力巨大,便马上变卖了广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入地皮。没过多久,上海的地皮飞涨,康有为又大赚了一笔。接着他又投资交通干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自购地皮10亩,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十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一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一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人,属于短线投资项目。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生命最后终结于此。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篇3

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隋朝末年参加瓦岗军。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子的官。那时候,他几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

玄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沉着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非?”在场大臣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只见魏征神色自如,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大臣们听了更加紧张。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手下的人惟恐受到株连,人人自危。为安定人心,李世民宣布大赦:凡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子和齐王有关系的人一律无罪,如有人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罚。但人们还是不放心。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一带进行安抚,途中碰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征兵。有人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他立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并提升魏征担任太子太师的职务。

贞观中期以后,朝廷大臣都尽力歌颂太平盛世,魏征却给太宗上了一道奏章,指出他十个方面的缺点,希望他警惕,保持贞观初年的好作风。唐太宗把这个奏章写在屏风上,早晚阅读,引为戒鉴。他对魏征说:“我现在知道我的过错了,我愿意改正,否则我还有何脸面和你相见呢?”

由于魏征处处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对皇帝的批评毫不客气,唐太宗对他既尊敬又害怕。一天,唐太宗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子,看见魏征走来,怕魏征责怪,急忙将鹞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向唐太宗奏事,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时鹞已死在太宗怀中了。

魏征死后,唐太宗为表彰他的功绩,寄托自己的哀思,准备举行盛大的葬礼,但魏征的妻子不同意。太宗决定:尊重魏征的意愿,葬礼从简。结果,魏征就像一般读书人死去一样,只有一辆白木车子和一副白布帷帐为他送葬。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篇4

吕后诛杀韩信

楚汉战争一结束,韩信被改封为楚王。汉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刘邦再次采用陈平计谋,诱捕韩信。十二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郁郁不得志,称病不参加朝廷活动。汉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刘邦宠臣陈豨反叛,自立为赵王,劫掠赵、代属地。刘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亲自率兵征讨陈豨。韩信一向与陈豨交情不错,于是称病在家,不听从刘邦诏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陈豨联络,谋求里应外合,并准备与家臣乘夜伪称诏令大赦诸官罪犯和奴役,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当时韩信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想杀掉他。舍人弟怀恨在心,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情况。吕后想召韩信,又担心他的党羽作乱,便与丞相萧何商讨计策,将韩信抓了起来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韩信最初是被萧何推荐给刘邦的,现又是萧何将其骗入宫的,真是“成也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败也萧何”。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ertonggushi/4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