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课外阅读】

归来偶遇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临江市名优教师赴杭州学习体会

 

2019年7月20日至27日,非常有幸参加了临江市名优教师赴杭州学习班,收获多多,不虚此行。此行引起我对三个问题的思考:

一、当教师

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萨特说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奥鹏教育首先由此立意,第一节课就请中国计量大学邓泽球教授为我们讲授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邓教授用自己的职业发展经历引领激励,用灵活的互动交流点拨提升,用优美的诗朗诵升华总结。别开生面,让我们这些来自东北边陲的教师耳目一新。

面对教师职业规划要提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果是名优教师,该做到什么标准?我觉得:他应该是任教学科教学的指导者;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区域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国家课程改革的成功转化者。

怎样成为这样的教师,邓教授给出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新上任教师三年以内,要专注于术;八年以内成为熟练型教师,要炫好技;从业十五年,成为专家型教师,要明原理;从业二十五年,要做真正教育家,能悟出道。纵观给我上课的八位老师,他们的专业成长都符合这条路线。因为他们总结精细,不断学习,都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和他们一比,我也想过,做他们的点滴,但只限于点滴,还远不是河流,更谈不上汪洋。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他们是见到蛟龙的人呀。我也必须马上行动。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视野可以到达。视野不能到达的地方,思想可以到达。思想从何而来?

信息技术高尖端人士杨欢耸教授告诉我信息时代技术可靠:互联网,物联网,慕课,翻转,途径多又多。特级教师王莺告诉我要展开多层次对话:自我反思,教师与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教师与同行对话;专业引领,实践与理论对话。科研主任葛素儿老师告诉我:要从一课到一课程;要看好自己的门,学科知识扎实;打开自己的门,联系其他学科;走出自己的门,关注社会现实。从教学走向教研,从教研走向科研,这是教师思想成熟的必由之路。

未来五年,我力争做“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具有灵活的教学艺术;具有自觉的批判反思;具有科学的教育研究;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的理想教师,实现我的教师理想。


二、教学生

到底什么是学生?

听完八位教师的课,我觉得学生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生活常识层面的学生;生存技能层面的学生;生命哲学意义层面的学生。从素质教育到课程标准,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越来越明确到第三个学生层面上,即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素养。从此带来的变化是: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到人格发展;教学内容,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教学过程,从注重表演到沟通互动。

如何实现这个变化,达成核心素养?

王莺老师主张和学生进行深层次对话;董萍老师主张向美而生;王盛之校长主张智慧教育;叶文杰校长主张学生为本。无论谁的主张,目标都指向一个,那就是要看学生在经过学习后:行为是否有变化;意义是否能形成;生存是否有感悟;是否能进行智慧对话;是否受到文化的熏陶。从讲座老师的报告中,我觉得他们是做到了,而我……

教书本来已经很艰难,育人似乎变得更加艰难……

王莺老师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者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问自己:“我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有没有追求课堂的诗意;我有没有体验教育的幸福”——我真的还远没有呀!

一个春天有千万朵玫瑰,可是对一朵玫瑰来说,却只有一个春天。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以敬畏之心和神圣之感站在讲台上,把自己和学生置于一个蕴含着神圣的场域之中,才能让教学抵达师生的灵魂。才能给学生一生感动的教育,一生难忘的教育。

我,必须努力着……

三、做教育

当教师,教学生,内涵核心是做教育。

我们该怎样做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一首打油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王莺老师在讲座结束的时候引用了这首言浅意深的小诗让我醍醐灌顶。

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对工作的虔诚,如果没有对过失的忏悔,如果没有对学校的感恩,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如果没有对事业的信仰,学习靠外在压力,专业是强制发展,未来是感性决断,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只能“比小孩还要小”。

要想做教育,学习必须是内在需求,正如王莺老师所讲:“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专业必须自觉发展,正如邓泽球老师所讲:“我愿是急流,我才能成为急流”;未来必须是理性选择;正如董萍老师所讲:“教育是一棵大树和另一些小树,而是教师和学生要一起成长成一片密林!”

我们必须以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辩的理性,执着专注的意志,体会真切的情感,洒脱通达的境界才能去做理想的教育。因为,我们的职业是教师,我们的事业是启蒙,我们的使命是传道。

理想的教育什么样?

邓泽球领我们一起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恍然:理想的教育就是无限地接近道。然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我为何士?

裘申良在讲座中为我们描绘了这几种教师的形象:“春蚕蜡烛——悲壮的牺牲者;杯水桶水——知识的灌输者;工程师园丁——技术的熟练者”综上都是落寞的孤独者。我不愿做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做不出理想的教育。我应该是董萍老师说的:“像春风吹来,每一片树叶以口哨相应。教育人青春永驻,即使白发如霜亦不觉疲倦。”我应该以活跃的心灵唤醒心灵的活跃,以卓越的生命激励生命的卓越,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这才是我和我理想的教育。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遇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当教师,教学生,做教育,临江的梅树枝头,不是已经有了十分春意了吗?

让我们动起来吧!

 

光华中学 毕春林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xueshengzuowen/3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