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体裁作文】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征文:那些“逆行者” 那些可敬的人

    当卢艳秋走进房间时,43床那位年近花甲的阿姨正在吃饭。看到她走进来,阿姨赶紧放下手中的碗筷,急急忙忙拿起口罩捂住自己的口鼻,慌乱之中,将筷子碰落掉在了地上……
    卢艳秋看到这一幕,眼泪刷地一下流了出来。这样的举动,如果不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不会有人把它当做一种令人感动的、友善的行为,但此时此刻,大年初九,在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病房里,这个动作是出于一种真切的爱护,这位感染病毒的阿姨,生怕把疾病传染给陪伴他们、救治他们的医护人员!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是河南人,是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们与他们在一起,抵抗病魔,共度难关!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一共有28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卢艳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已经55岁,年龄最小的刚刚二十出头。这些人中,有些人我分外熟悉,同一个小区居住,曾经很多次同坐一辆通勤班车,多年来一直在斜对面的办公室办公;一些人虽然只是听说过姓名或是点头之交,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我身边平凡的伟大者,都是有血性有担当的白衣战士!
    他们是平凡的,每天和我们一样,一大早就急匆匆地赶往医院,然后,与同事们一起交接班,查房,或者坐门诊,诊治病人。他们甚至和我们一样,中午来不及做饭,只能点一份外卖,稍得空闲之时,三下五除二地扒拉几口,补充一下能量和体力……
    前几日,医疗队员发来一张照片,拍照的时间是午后时分,一位“她”正趴在会议室的办公桌上,头戴天蓝色的工作帽,额头抵着双手,酣然而睡。已经年过半百的她,看起来是那样的疲惫!从春节前几天,到拍照时的大年初五;从最初医院内的疫情防控,到大年初一报名去武汉、大年初二启程出征,再到抵达武汉的医院后接手繁重的救治工作……这些天,她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只有四五个小时。
    她,是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学教研室主任张卫青,河南省支援湖北应对疫情医疗队第一批成员、护理组组长。平时的她,性情温柔,身材高挑,与人说话、打招呼之前总会先露出典雅而真诚的笑容。这样一位“娴静时如娇花照水”的雅致女人,却屡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以柔弱而坚定的身影,抵挡在众人之前!
“非典”爆发时,她站在了防控第一线;汶川大地震组建抗震救灾医疗队时,她又第一时间在医院报了名,与战友们一起深入到重灾区汶川,抚慰、救治那些身心受创之人;这一次,她再次迎难而上,“将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留给他人”……
    大年初七那天,恰好是张卫青母亲去世的“三七”祭日,按照中原的守孝传统,她本应该去母亲的墓前祭拜清扫,然而,正在武汉战“疫”一线的她不可能回到家乡,只能面向家乡的方向,为母亲祈祷。她说:“妈妈,想起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您都同意我前往一线了,我想这次您也一定会同意,会为女儿感到骄傲的。不过遗憾的是,这次离别,再也没有机会和您挥手告别了。”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出征的医疗队中,还有一位楚紫栋博士,他是重症医学科的青年才俊、中坚力量。大年初二奔赴武汉的当天,恰恰是他女儿的四岁生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么希望爸爸妈妈一起陪伴着过生日啊,然而,楚博士却爽约了,为了更多的人能够健康平安,他只能借助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给心爱的女儿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医疗队员孟刘号和妻子翟巧洁在得知医院组建赴武汉医疗队的信息后,全都第一时间报了名,考虑到他们家庭的实际情况,家中还有一个7个月大的宝宝,最终,孟刘号身负夫妻两人的使命,奔赴武汉前线……
    他们也都有着各自的幸福与烦恼——患者康复了,真诚地感谢,他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孩子学会了新技能、取得了新成绩,他们由衷地开心;家里夫妻间的小矛盾,婆媳间的磕磕绊绊,孩子偶尔的不听话,也会时不时地苦恼着他们。他们与我们一样,过着平淡而充实的日子,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然而,在阻击疫情的紧要关头,这些与我们一样平凡而善良的普通人,却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作为医学专业人士,他们明白病毒传播的特性,知晓不同地区感染风险的差异,或多或少地,他们也会有畏惧有犹豫,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勇往直前,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只因那身白色战衣赋予了他们神圣的职责和使命。
    在武汉前线,还有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最美“逆行者”,像郑大的医护人员一样,为了守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奔赴战场,负重前行。他们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他们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他们是和平年代的伟大英雄!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xueshengzuowen/3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