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应用文】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读后感

一直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林格老师的《教育是一种大智慧》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就针对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而言,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所以,教育决不仅仅是某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林格老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教育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若干教育案例了进行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书中对长时间困惑老师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对家长和父母提出了76条建议。其中有一些观点对我有极大的启发和触动:

1、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时,只有一句话:只听鼓励话,不听批评话。话说得调侃,但蕴含着教育的大智慧,那就是,父母与老师的第一天职是鼓励孩子,鼓励大于一切教诲。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自卑是成长的毒药。任何的教育都必须重视用怎样的方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只有从成功中获得快乐,才有可能继续努力。一旦失去了对成功的渴望,就会不思进取,甘于落后。父母、老师多多鼓励孩子,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孩子积极进取的潜在力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人格和尊严,而这些都不是父母所能主宰的。因此,他们是独立的人,他们的个体权利应当受到父母的保护。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就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也具有他的本身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从“尊重”这个基本价值出发,建立健康的儿童观和发展观?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选择只能在统一的基本的价值条件下才能获得发展。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我们往往会忽略“尊重”真正的内涵与重要性,认为“尊重”是一个谁都知道的问题,但事实上,我觉得该问题远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2、关系第一,教育第二

我们知道,面对亲近和崇敬的人,他的表扬会让我们心花怒放,他的批评会让我们分外愧疚;在学校,是否喜欢该科目的老师会直接影响我们学习该科目的热情;在家里,我们与谁更亲近,便容易接受谁的教育——关系的好坏何等重要!中日友好窗体顶端医院的李子勋教授提出“关系大于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教授提出“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都是极有智慧的。

3、一切教育最终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素质。具体而言,这里的素质是什么?就是习惯。一切的教育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养成。习惯是从人的正确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间的一座桥梁。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教育智慧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教育智慧并非天生的,也不是能从书上生搬硬套的,而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并且不断反思和积累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了成熟阶段的表现。有了这一理念的支撑,我们在追求教学艺术的漫漫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才会拥有了那精彩四射的教学智慧。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xueshengzuowen/3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