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应用文】

《西线无战事》有感


说到战争,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论述: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种承载能力包括每平方米土地上生灵的数量,地球能够供应的食品的数量,空气中氧气可以够一定数量的人呼吸的时间,土地可以生长出的植物的数量......因为,这样的承载,所以,当外界施加给地球的承载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解决方式,那就是战争,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全球的战争,而这样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消减人类的数量。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战争在全局性上的一个作用---重建地球人类格局。但是,当读了系列书籍,看了无数的关于战争题材的影视,将战争微缩到人们这个单一的个体中,战争不是我们欢迎的,是悲惨的,是不人道的,是撕裂家庭的粉碎机,是击溃情感的拳击手,更是记忆永不能抹去的痛楚。

尤其是读到《西线无战事》,作者将战争的真实画面有一种文字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眼前一黑,痛楚直达心间,仿佛那个被炮弹炸飞的孩子就在我们的眼前;战争的硝烟与静谧的读书一角的对比性描写,使人即使不喜欢看书,也想去享受这种悠闲没有炮声的时光,更让,拥有这种美好时光的人,自心底升腾起对当前平和、安稳、幸福生活更加珍视的暖流,这种暖流,不亚于面对《香格里拉》泛着月光蓝色雪山封顶的神圣感。

以上的这种感觉,就来自读者-我,沉浸在《西线无战事》文字时,自然地流露。

我们讨厌战争,尤其是在这一个又一个灵动跳跃、又充满了血腥的文字中。在这样的文字里,看到了白昼下的黑夜,因为炮弹的轰隆和时不时擦过的榴弹,变的格外的狰狞恐怖。

战争它毁了坏了一代年轻人本该在如花似季的年纪尽情的绽放,换来的是黑暗,是黑夜。“黑夜活着,我也活着。我觉得饥饿,比光是肚子饿更加激烈的一种饥饿。”这种饥饿,是生不如死的饥饿,是对昔日母亲呢喃的向往和怀念,是对于战争的深深地控诉;更是对于那些发动战争的当权者最好的控诉,他们是否有孩子,是否有如画四季的孩子呢?他们是否考虑到家庭的美满和幸福。我想,他们并没有,也不在乎,因为,战争是满足像希特勒这些战争狂魔理想抱负的工具。

“自从我们来着这里,我们往昔的生活就完全被割断了,其实我们一定点事情也没有做。有时我们试图对此做一概述,找到一种解释,然而并不成功。对于我们二十来岁的人,对于克洛普、米勒、莱尔和我,对于被坎托克尔成为钢铁青年的我们来说,一切都偏偏特别模糊不清。年纪稍大的人,他们和自己往昔的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有产业、有妻子、孩子、职业和感兴趣的事,这些是那么牢固,即使战阵也破坏不了。我们二十岁的人只有父亲母亲,有些还有个姑娘。这也没什么-因为这个年纪,我们的双亲力量是最弱的,而姑娘尚未占主导地位。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很多别的东西,无非有些幻想,有些业务爱好,还有我们的学校。”

“也许某会说,我们正好站到了生活的门槛上。事实也是这样,我们还没有把根扎牢,战争就像洪水一样把我们冲走了。对于其他人,年纪稍大的人来说,战争不过是一个中断,它们可以超越它并进行思考。但是我们却被他逮住,不知道结局会是怎样。眼下我们所知道的是,我们已经以一种异乎寻常和令人伤感的方式变成了野蛮人,虽然我们并非时常都很悲伤。”

所有的这些,即使一个年轻人能够活过了战争,也将会留下战争深深地疤痕。“当时我们才十八岁,刚刚开始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活,然而我们不得不对它开炮。那一颗打来的榴弹,击中了我们的心坎。我们与行动、追求和进步割断了联系。我们再也不相信他们,我们相信战争。”

多么可怕,战争让年轻人只会相信战争,在他们今后的字典里,将似乎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精神,而是衣服刷子;不是思想,而是制度;不是自由,而是操练。

正如书的开端写的那样:

这本书既不是这一种谴责,也不是一种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战争成就了无数的将军,无数的伟大的人物,我们欣赏伟大的人物,我们渴望成为将军。但是,当看到那些血腥背后的破裂的家庭,那些鲜血横流的战场,我们唾弃这些人,他们的功勋是躺在这些之上。“先前我想的是你的手榴弹、你的刺刀和你的武器——现在我看到的是你的妻子、你的脸庞和我们共同的东西”。这是战场上杀死对方,最直白的心里描述。那些,将军,伟大的人,是否想到了这些。

战场上他们是孩子,是丈夫,是父亲;他们同那些将军、伟大的人,同样承担着系列的社会角色。将军们喜欢奢侈静谧幸福的生活,他们何尝不想。书中这样描写到:

此时在他的思想中,大概还是秋天的明月夜晚,荒原上的星期日,乡村里的钟,下午和女佣们在一起。

在我们城市后面的草地之间有一条小溪,小溪旁耸立着一列老白杨树。老远的地方可以望见他们,虽然它们只是长在小溪的一侧,却还是叫做白杨树大道。我们还是孩童时,就非常喜欢这些老白杨树,他们莫名其妙地把我们吸引过去,我们整天在那里度过,倾听他们簌簌作响。我们坐在小溪岸边的树下,两只脚荡在清澈清澈、湍急的溪流里。溪水纯净的香味和风吹白杨树的旋律控制着我们的幻想。我们非常喜欢他们,那些日子的情境,至今仍使我们的心激烈地波动,过一阵他才恢复正常。

这是很谐和的画面,但是,战场上怎么样呢?

为了这样的画面,他们坚强着向前走着,只希望能在战争中活下来,他们在战场上最希望看到的是家里寄来的邮件,是妻子来看自己,换来的片刻欢愉。所以,他们即使已经满身疮痍,但是还要坚强:

“我么看到头盖骨被炸飞的人还活着,我们看到两只脚被炸碎的士兵在跑着;他们靠着破碎的脚步残肢踉踉跄跄地拐进最近的一个坑洞;一个二等兵用两只手爬了两公里远,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向前;另一个二等兵向急救所走去,他的肠子从肚子里滑到两只捧着的手上;我们还看到没有嘴巴、没有下巴、没有脸庞的人;我们发现有个人用牙齿紧紧地咬住它一只胳膊上的动脉两个小时,以免因自己出血过多而死。”

可是呢?

战争把这一切都毁了。

 

当前,全中国在共同抗击一场疫情,虽然没有硝烟,但是死亡的数字在上升,人们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这种紧张是内心的战争;国际上,地缘冲突不断,平民不断地因为一些势力的利益,成为冲突的牺牲品。

我们期待着、也相信病毒终将退去。人们将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我们诅咒正在、可能的各种地域冲突、战争,诅咒那些发起战争的刽子手,刽子手们沾满了无数无辜人的鲜血,终将会受到正义的审判。

有硝烟的战争、无硝烟的战争,都滚远点,我们不喜欢你。

作为年轻的人们,我们不希望自己变成书中的那一代“我们既像小孩子被遗弃,又像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我们既粗鲁,又悲伤而且肤浅--我们相信,我们毫无希望了。”

 

“有一天,整个上午两只蝴蝶都在我们战壕的前面翩翩起舞。那是两只棕色的蝴蝶,他们黄色的翅膀上有红色的斑点。是什么引诱他们飞到这里来了啊?这里没有一株植物,也没又一朵花朵。他们在一个骷髅的牙齿上歇息。鸟儿也像它们一样无忧无虑,他们也早已习惯了战争。每天早晨,云雀从真空地带飞起来。一年以前,我们还可以看到孵蛋的云雀,他们还把幼雀带到天空。”

真希望书中的那两只蝴蝶落在的是青青草地。


以上是《西线无战事》阅读过程中、结束时感情的迸发。

当前,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是新型肺炎疫情,上午写了一篇志愿者在行动的宣传报道,希望这样的雾霾早日过去,正像刚刚窗外的雷声,石破天惊,一声雷赶走一切的疫情。

当然,我们都相信,在战“疫”的征途上,病魔终将被驱散,胜利的笑容终将会尽情绽放。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xueshengzuowen/3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