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小学英语】

 

高考语文成绩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主要问题

从卷面成绩来分析,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考试题型看,简答题失分严重。全卷共5种题型:单项选择题(36分)、翻译题(10分)、简答题(38分)、填空题(6分)、写作题(60分),其中简答题失分最为严重。简答题包括古诗鉴赏8分,文学作品阅读18分,语言表达12分。全省简答题平均分:理科语文为21.11分,我市20.88分,我市低于全省均分0.23分,文科语文低于全省均分0.55分。在所有题型中,简答题问题最为突出。

  2.从考试内容看,阅读问题突出。阅读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古诗文阅读(18分),其中含古诗鉴赏8分、文言句子翻译10分,古诗文阅读全省文科均分为11.34,我市为10.81,我市低于全省均分0.53分,全省理科均分为11.90,我市为11.50,我市低于全省均分0.40分。古诗文阅读是我市语文学科最突出的薄弱环节。二是散文阅读(18分),文科语文低于全省均分0.21分,理科语文低于全省0.05分。三是文言文阅读(9分),理科语文低于全省均分0.07分,文科语文低于全省0.21分。阅读在整个语文试卷中占57分,除了科技文阅读(12分)理科语文超过省均分0.13外,阅读的其余内容全部低于省平均分,暴露了我市语文阅读复习中的严重问题。

  3.从考查能力看,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薄弱。文科语文最为突出的是分析综合能力较差,涉及到科技文阅读的7、8、9题,文言文阅读中的第11、12题,散文阅读中的第16、18、19题和语言表达题中的第21题,全省文科均分为13.31,我市为12.87,低于全省均分0.44分。其次,文、理科语文的评价鉴赏能力较弱。涉及到古诗鉴赏第14题和散文阅读第17题共14分。我市文科语文低于省均分0.26分,理科语文低于省均分0.17分。

  另外,作文(60分)也存在问题,无论文科还是理科均未达到省平均分,理科语文的作文低于全省作文均分0.08分,文科语文的作文低于全省作文均分0.18分。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反映在试卷中,都是试题的重点内容和主体内容,简答题占36分,阅读题占54分,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占31分。这些主流分数得分率不高,其总体成绩便可想而知。

  (二)原因分析

高考语文成绩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科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的过程和备考的策略上。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缺乏一个整体和科学的规划。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高三一个年级的任务,只有三个年级紧密协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才会发挥其整体功能。我们的教学主要局限在完成年段教材的教学任务,年级与年级之间缺乏有机衔接,很多知识缺乏铺垫和过渡,高中三年缺乏一个整体的备考规划,学生的备考意识到了高三才形成。高中三年,各个年段应各负其责,高一应侧重打好基础,高二侧重训练能力,高三侧重综合提升。现在很多高三学生对高一、高二阶段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很生疏,有的是忘了,有的是没有弄清,有的是老师没有教,存在明显的知识缺漏,如汉语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文言知识等等,这样导致了高三阶段复习有很多东西要从头教起,压力过大,影响了备考的效率。提高语文质量,必须从整体规划抓起。

2.备考环节不到位,备考效率不高。一是备考的计划不够周密。有些学校语文备考计划只是概念化、粗线条,很多是应付学校检查而制订的备考计划,不细致,措施不力,操作性不强。备考计划就是备考的作战方案,必须详尽、周全,措施必须有力。这一环很多学校语文教研组就落空了。二是教学随意性较大。一些学校看起来是统一了复习进度,统一了资料,也统一了活动,但这种统一很多做的是表面文章,对于复习的具体内容的确定、具体方法的指导和难点突破的措施,集体研究很少,基本上各行其是。三是复习课效率不高。总的来说,复习课老师讲得多,忽视学生主体,缺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学生答题要求、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上指导不力,造成学生答题能力的缺乏。四是备考研究不够深入。有一些老师缺乏一种研究精神,导致备考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五是备考重点不够突出,难点没得到突破。按理说,语文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阅读和写作两个大的板块上(阅读分值为57分,写作分值为60分),可是在实际复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的复习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语文阅读出现的问题最大。近几年的语文复习总让人有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主体板块的质量没有上去,小的专题却花去很多时间,今后语文备考应该吸取这一教训。六是训练量不够,训练手段单一。课课练没有形成常规,整体训练量不足,训练方法不丰富,就是做题,基本训练没有很好落实。

3.备考策略存在一些误区。备考体现着教学思想的更新和备考策略的转变。在我们的备考中,普遍存在如下一些误区:①重程式化的板块训练,轻综合性的能力训练。不少学校在高三复习时匆匆结束新课,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专题复习,按照语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语言表达、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等一个考点一个考点,亦步亦趋,沿点清扫,小的点十天半月,大的点一二十天,除了教师对知识点的系统讲授外,还要辅以大量的练习题,似乎这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方式才能把基础知识夯得很牢固,其实这种单调的复习方法学生厌老师怨,效率低下。就算这种集束式攻击某一个考点的复习方式,把某一个点备考得扎实,而到程式化复习后期,一些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能力的考点就只能草草收兵。譬如文言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就是一个逐渐培养并形成的过程,而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由于前面一些小的知识点所占时间长,因此,对这些分值高能力强的考点就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②重知识技巧的教学,轻能力形成过程的教学。不少教师把备考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与技巧的教学层面,殊不知,过分强调知识与技巧,实际上会造成考生能力的弱化。教师应尽可能放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查的不是一种兵团“合力”作战的能力,考查的是考生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应考能力,而这种能力形成的最佳方式正是过程教学,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备考的第一位。③重基础知识的强化,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不少教师高考备考只重视基础知识部分的强化,认为基础知识部分的考题题型比较稳定,学生容易得分,适合于考生稳定提高成绩。有些老师强化基础知识是以弱化阅读、弱化作文为代价的,甚至不少教师放弃阅读和作文训练,这是得不偿失的。重基础知识,轻阅读和作文训练,是备考的误区,更是导致语文总体成绩不够理想的祸根。④重成套模拟题的演练,轻高考试题的研究。一位优秀的高考指导教师必须是对高考备考有一定研究和独特理解并能把握其发展走向的教师。现在,不少教师忙于试题的演练,忽视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导致备考效率低下。⑤重备考的短期效应,轻备考的宏观构建。一叶障目,不见树林。不少师生备考太重短期效应,太在乎平时的一次两次考试,因此,备考冠冕堂皇,并未整体上真正提高考生应考能力。一位优秀的高考指导教师必须是胸中有百万雄兵的大将,只有注重整体战役的部署,才能够引导考生运筹帷幄,决胜考场。上述五个大的方面的问题不解决好,备考要取得显著成效是比较困难的。

4.语文整体基础不够扎实。我们的学生阅读面很窄,作文训练力度不够,语文整体基础不扎实。语文学习要从根本抓起。语文说到底就是阅读、积累、感悟、写作。语文的基础是阅读。语文不读书,无以学语文。多读书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语文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语文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在这两点上,我们都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走的是一条比较狭窄的路。在阅读上,学生读书少,中学六年时间很多学校基本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语感,而语感的形成靠“习得”,也就是学生长期阅读形成的阅读经验。学生读书少了,阅读能力不可能提高。在写作上,我们的基础比较薄弱,参加中考的学生基本上是靠背几篇范文过关的,这种风气积弊已久,高中作文教学多数教师不够重视,有的是能力不够,教学处于盲目和随意的状态,作文缺乏系统训练。因此,我们的学生基础很不扎实。今年宜昌市文科语文均分比全省均分高3.53分,居全省第一位,理科语文高出全省平均分1.78分,居全省第二名。宜昌的根本经验有两条,一是开展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语文阅读,工作非常扎实,为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宜昌市从1993年至2008年中考语文实行开卷考试,他们教学的主体时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然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指导学生写作,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第二条经验是备考从高一抓起,他们在高一高二年级安排了比较系统的基础训练和能力训练,让高一高二学生形成比较强烈的高考意识。根据我市的情况,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各学校领导还要进一步重视语文这门学科,帮助语文学科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语文学科的备考策略,加大语文备考的力度,提高语文备考的效率。现在很多语文老师感到语文学科在很多情况下被边缘化。除了课堂内学习,课外投入的时间很有限,没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积淀很浅,语文仅靠几本语文书学习,无法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加上安排的课时有限,无法保证学习时间。语文学习应该有很多课外活动来补充,如朗诵、演讲、辩论、创作等,现在难以做到。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又是一门长效学科,各校必须创造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大环境,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后阶段语文教学与备考意见

  针对我市高考语文学科的现状,提高荆州市语文学科质量,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花大力气,采取过硬措施来拯救语文学科。我们今后工作的思路是:正视问题,透析原因;立足长远,整体规划;建构序列,科学备考;加强研究,整体提升。

(一)立足长远,整体规划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抓起。就高中教学而言,必须从高一、高二的教学抓起。高一、高二教学要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强化高一、高二的基础教学。

1.抓好常规教学。常规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遵循的带有规范性的教学活动。抓常规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规划并落实好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体现为教学目标模糊、随意、大而化之。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学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高一年级重点解决知识系统的学习,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在日常教学中明确地凸现出来。高二年级要重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文章写作能力。要在日常教学中明确告诉学生,这一环节是要培养哪一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心里有数。一节课的内容安排要贯穿各种能力的养成意识,不能简单地问问答答,热热闹闹就算上好了一节语文课。整节课都要体现“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尤其是读写能力。高一、高二的教学应该认真设计好知识网络和能力网络,扎扎实实地过好知识关和能力关。高三年级重在巩固知识,强化应试能力。

 2.培养良好习惯。高一、高二教学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好的习惯养成了,不仅有利于高考,而且学生会终生受用。在培养习惯上,教师要做有心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习惯: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要经常查一查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理解词义,弄清字词的来历,了解历史掌故等。②书写工整的习惯。书写字是学生一项基本功,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练字,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写字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就是这个道理。③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就语文学习而言,多读课外书籍可以开阔阅读视野,丰富语文积累,学习文章写法,增加文化底蕴,教师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④勤于练笔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写随笔,写读书心得。⑤规范答题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读题,细心审题,规范答题,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

 3.切实打好基础。过去的做法往往是到了高三才全面复习,现在我们不妨从高一开始实施科学有序的“考点训练”计划。为了奠定高考基础,我们可以把高考试题中1—5题基础知识与某些小专题的内容下放到高一、高二,名曰“‘5﹢1’微型试题训练”,“5”指高考1—5题基础知识题型,“1”指高考试题中另外一个小专题的内容,如名句默写、文学常识、诗词鉴赏、语言表达、文言句子翻译等。训练时间:每次20分钟。训练要求:高一、高二每周一次,每学期完成25次。每次要求做、改、评。高一、高二两年完成100套微型试题训练任务,这样有利于奠定基础,缓解高三的复习压力。

  为了打好基础,高一、高二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同时,对高考的有关考点知识作适当的补充,以便与高三备考搞好衔接过渡。高一年级补充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标点符号知识、表现手法知识等。高二年级补充古汉语语法知识、古诗词鉴赏有关知识、文言句子翻译有关知识等。高二年级每周完成两篇文言翻译训练任务。

(二)建构序列,科学备考

1.周密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考备考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是计划性要强,要有一个系统而周密的计划。沙市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是这样做的,他们的计划分为四种。一是大计划。一个学期要做哪几件事,开学前必须统一,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从宏观上把握整个学期的任务。二是月计划。每个月完成哪些具体事情,包括集体备课、听课、测试等等,这是阶段性计划。三是周计划。任务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周计划要上墙,一周的教学工作每一位老师心里清清楚楚。四是日计划。具体表现为今天一节课两节课要完成哪些内容,写在备课本上,包括用什么资料,如何上课,要写得详细、清楚,集备时要互相交流,组长通过,特别是对青年老师要求更严。计划从粗到细,形成文字,并把这些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样一来,教与学任务清楚,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

  2.用活教材。用好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是语文备考的基础。高三要把回归教材贯穿到备考的始终。要梳理出教材复习的系统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备考的各个环节。教材复习包括10项内容:①掌握教材中的字音、字形;②掌握课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③掌握课文中文言语法知识;④默写古诗文名句,了解文学常识;⑤理解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内容;⑥理解课文中的文学形象;⑦理解课文写作的艺术手法;⑧积累课文中的写作素材;⑨归纳文章写作思路和写作结构;⑩积累课文中经典的语言。这些内容从第一轮复习开始,直到高考前夕,要分阶段、分内容落实好,有的内容要反复训练,做到运用自如,烂熟一心。

  3.规范操作。所谓规范操作,主要体现在复习内容的安排要系统,构建语文各个板块的知识和能力网络,形成序列,同时指导方法要科学。下面以写作和文学作品阅读两个板块为例说说复习备考意见。

作文备考 遵循三个原则:①精。精选写作题,精要指导,表达精炼。②准。方向准确,瞄准高考。③实。训练实用,指导实在,不得务虚。确立十个专题:①审题的准确性 ②拟题的艺术性 ③表达的真实性 ④结构的合理性(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记叙文的叙事结构)⑤内容的丰富性  ⑥方法的多样性(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记叙文描写抒情手法)⑦立意的深刻性 ⑧角度的合理性 ⑨语言的审美性 ⑩书写的规范性。明确五项要求:①合理分工。组内每位老师负责一个专题;②编写教案。每一位老师围绕承担的专题认真备课, 完成教案。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写作题、范文引路、写作指导。③提供范文。如果有现成的范文,可直接使用;如果没有,老师可自己动笔写范文。范文的启发性和可模拟性要比较强。④批阅作文。学生的作文须认真批改,批改的方式可灵活多样。⑤提供优秀作文。每次作文每班须提交1-2篇最佳作文,以便交流,可分月装订成册。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引起重视,应增加阅读复习训练的力度,增强文学作品阅读的整体性、系统性,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增强学生规范答题意识,切实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具体而言,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的思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从文章的线索来把握,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时间为线索;②以物为线索;③以人物行踪为线索;④以感情变化为线索。二是从文章的结构来把握,常见结构有:①时空结构(按自然时序、按空间位置、纵横交错);②心理结构(以认识的发展来组织材料、以情感的变化来组织材料、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轴心);③蒙太奇结构; ④思辨结构(哲理散文)。其特点是按写作者的思想认识、理性分析进行结构。第二,重点把握五种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五种题型:①概括主旨,评价观点;②整合信息,归纳要点;③理解重要词语与句子的含义;④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⑤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三,指导学生讲求答题规范。规范答题的要求是:第一,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第二,忠实于原文。阅读答题要弄清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随意自由生发,偏离题旨。第三,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文字量不超过规定字数。

4.强化训练。训练是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的基本途径。凡是高考取得了好成绩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狠抓训练。抓好训练要落实三个词:科学、合理、强化。所谓“科学”指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要精选试题,训练方法要多样。训练目标必须要严格针对高考要求,尽量不做无用功。在练题上,要做到“四抓”:①抓选题。石首补校是这样做的,一位老师选题,三位老师做题,然后再确定用题。②抓命题。要求教师围绕高考命题趋势独立命题,促进教师加强高考试题的研究。③抓讲题。评讲试题要讲求效率。④抓反刍。学生做错了的题目集中再讲,巩固消化。训练方法必须多样化,并不是只做试题,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长期不断的训练,如练字、语段写作、文言翻译、作文审题等,做到长流水、不断芡。所谓“合理”是指阶段性明确,学生能够承受。因此训练要适度、分散。课中练,课后练,单项练和综合练相结合。所谓“强化”就是充分保证训练的力度。强化训练又不能搞题海战术,关键是要规划好训练数量和训练节奏。强化语文训练,我们提出一个统一的基本要求:高三一年完成50套综合试题训练任务,大作文训练一年不得少于20篇。套题训练从高二下学期开始,一周一套,高三下学期一周两套。要像运动员的训练一样,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规范、准确、熟练。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加强研究,整体提升

  备考是一门学问,必须加强研究。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在研究方式上,应坚持个人研究与集体相结合的方式,确立好专题,认真研讨,各个击破。

1.加强对《考纲》和《考试补充说明》的研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考试说明》(考纲)和湖北省考试院颁布的《考试补充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必须字字琢磨,仔细研究,吃透精神,落实到教学中。对《考纲》的研究要求在领会精神的基础上注意细化,每一个考点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需要全部细化出来。老师对考点模糊不清,指导学生时只能是盲人摸象。《考纲》对考点的表述很笼统,例如现代文阅读中对“理解”能力的表述就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至于什么是“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就要靠老师自己去判断。有的老师并不清楚何为“重要”,怎么去指导学生呢?所以高三老师上高三之前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

2.加强对教材的研究。高考命题很多内容直接来源于教材,字音字形、实词虚词的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自不用说,就是古典诗词鉴赏、语言表达、阅读也没有脱离教材的范畴。湖北卷近三年直接考查课文的内容就有很多,如概括林冲和杜十娘的形象,点评《药》的景物描写,考查《守财奴》《项链》《荷花淀》中人物对“幸福”的理解。因此,用好教材,是复习备考的根本措施。在复习备考期间,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要落实好“四个结合”:①把教材研究与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结合起来;②把教材研究与语言表达训练结合起来。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可以用来作为语言训练的材料,设计好训练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③把教材研究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结合起来;④把教材研究与建立学生写作素材库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为高考奠定基础。

 3.加强对复习课教学的研究。复习课中有诸多课型,其中“试卷评讲课”是复习过程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课型。一般来讲,学生对试卷评讲比较厌倦。试卷评讲课究竟怎么上?值得好好研究。试卷评讲课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①课前“三要”:一要及时。对教师来说,刚阅完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清楚;就学生而言,此时他们对于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非常熟悉,他们不仅急于知道分数,更急于知识正确答案,求知欲强。因此,要抓住时机,及时讲评。如果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也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二要统计。认真批改试卷,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阅卷不是简单地打“勾”打“叉”,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将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找出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原因和知识的遗漏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三要备课。在统计的基础上,要认真备好讲评课。哪些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②课中“三讲”:一讲思路。每份试卷都有测试重点,试卷都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讲评时应把握考查的重点,分析命题的意图,剖析试题的难点。讲评过程要始终抓住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把出错的根源挖掘出来,帮助学生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探索准确解答的路子。二讲拓展。讲评不仅是要帮助学生组织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把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引伸,使他们能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去。这样的讲解才能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三讲规范。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而失分,这也是我们在讲评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的地方。非智力因素的种类很多,有麻痹大意造成的,有看错题目造成的,有写字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的。讲评试卷时,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学生善抓关键词句、把握题目限定条件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对命题意图和能力要求的领悟能力,答题规范,要有完美的细节,尤其是要注意会使用学科语言,等等。

③课后“三落实”:一是落实好知识消化。学生答卷中暴露的问题大多数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想通过一次讲评就让学生完全掌握这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每次讲评后,都应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题的记录,建立错题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后段有的放矢地复习。二是落实好知识巩固。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通过变换角度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性练习,有意识地放在下一次训练和考试中,增加知识点再现率,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三是落实好个别辅导。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个别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课后老师很有必要进一步给予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彻底弄清问题,强化讲评效果,全面提高成绩。

 4.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研究高考试题是对高三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只有认真研究了高考试题,才能够比较准的把握备考的方向。备考期间,教师要多做一些高考题,在做题过程中,熟悉考点,研究命题的思路,熟悉解题的技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同时,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有利于鉴别、比较其它试题,便于精选试题,提高备考的质量和效率。

5.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指导的研究。高考试题中每一考点,都有相应的题型。每一种题型,都有相应的设题原则、方法。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高考命题设计特点和规律,熟悉答题技巧,要看到什么样的题(提问方式),就能立刻反映出答这类题的一般思路和解题方法。如古诗鉴赏有十类常见题型,它们都有其准确规范的答题步骤。如“意境型”题的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现代文阅读主要有如下设问方式:就词、句含义设问,就段落、层次设问,就全文主旨设问,就比较异同设问,就句间因果关系设问,就作者“用意”设问,就某个片断或某种写法设问,就“好处、作用”设问,就“是怎样(如何)”设问,等等,要根据不同的设问方式,运用不同的答题步骤与答题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mianfeishiti/2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