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竞聘演讲】



来源 天添 资源网 w ww.Ttzyw.coM读经心得交流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交流的主题是“漫漫读经路,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实也谈不上交流,只是一点心得体会罢了。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了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教育的成功以及他对当时教育的贡献。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北京参加了“相约论语.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筑基工程的学习,在北京人文大学读了十五天的《论语》。说句实话,刚开始刚开始的时候非常不适应,《论语》有什么可读的呢?我总觉得我们大老远地跑到北京就应该学一些新课改、新教材的理论,多学习一些有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利于我们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何况,人文大学的硬件设施实在是太差强人意了,我们住的是学生宿舍。不管是宿舍还是教室均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宿舍不但没有网络,还从晚上十点半到早上六点半断电,而且每天都有网上作业,害得我到校后的第一天就花了20块钱买了1G的流量。床只有上铺,高度大约在一米八左右,我试了好几次,也没敢在床上安睡。我只好把被褥铺到地上打地铺。一想到这来北京15天都要在地铺上睡,我就觉得委屈得不行。

但是在坚持读了两天《论语》之后,我发现我开始爱上了读经的感觉,经典犹如一坛陈年老酿,越读越香甜,越品越有味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让我有一种上瘾的感觉。看到有人带着孩子来读经典,我就有些后悔没把孩子也带来。我发现读了《论语》之后,孩子们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是令人惊喜的——他们在经典的熏陶下,心胸越来越开阔,精神头越来越好,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每天留在餐厅刷碗的大多是颜渊营的孩子们。所以我就想如果明年有机会一定要让我的孩子也去读经典。

在这十五天里,我们每天都在读经典,从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校园里随处都能看见大家读书的身影,随处都能听见朗朗的读经声。大家比着读,赶着读,越读越来劲儿,越读越上瘾。尽管天气炎热,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浸湿了,但是我们读经的劲头就跟北京的天气一样热情高涨、激情四射。由最初的一字一句都要老师领着读,到后来的滚瓜烂熟,再到现在的有些章节甚至能熟读成诵,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读经的第六天,那天吃完晚饭,我们就集中在学而营的教室里进行讨论交流各自读经的心得体会。一进教室我就发现教室墙壁上贴着的几句话:青春很长么?目标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行动决定未来!这几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啊,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动力?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为什么同样的老师,走的成绩优秀,有的成绩落后?那是因为细节决定了他们的成败。我决定把这几句话与同学们分享。

    课堂上,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谈了自己读经的感受和体会。同学们精彩的发言不时引来阵阵掌声。我们也在倾听别人的发言当中获得了新的感受和体验。

    尤其是蔡科长谈的感受,更让我深有感触。他说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化蛹成蝶的过程,而要化蛹成蝶,则需经历三个阶段:唯我,自我,无我。一个人要想化蛹成蝶,最好的途径和方式就是读经,因为读经能启迪智慧,化育生命。

    对于读经,我也有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感悟。我从经典中明白了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我们属于社会,属于国家,更属于人民,我们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更多利国利民的事。所以我决定回家以后要和孩子一起读经,不但要让自己的孩子读,还要发动班级的孩子利用假期共同读经,把孩子们引上读经的道路,激发他们读经的兴趣,激起他们对祖国经典文化的热爱。

    想到我这些天的收获和改变,我忽然就想把墙壁上的那几句话给改成:生命很长么?目标决定方向,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行动决定未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以行动为船,以经典为帆,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海洋里勇往直前,驶向人生更辉煌的彼岸!

    也许会有惊涛骇浪,也许会有浅滩暗礁,但我始终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然我的收获并不仅仅是在二十八分钟之内把《论语》前十篇熟诵一遍,更多的是我从《论语》里学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尽管我的理解和体会还很肤浅,但是这些收获或许将会改变我的后半生。

    众所周知,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就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尤其是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怎样发展学生?这就要用到孔子的“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了。我们知道,学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要想学好文化知识,就得学思结合”;学生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而学生要想把文化知识巩固内化,就得“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所以,我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还善于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他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智力的高下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子路性格鲁莽,当他问孔子:“闻斯行诸?”时,孔子就对他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让他回家和父兄商量之后再做决定。而冉有则是一个缺乏自信,行动力不强的人,所以当他问孔子同样的问题时,针对他的性格特点,孔子马上对他说:“闻斯行之!”让他马上去做这件事。

    孔子的做法让我深受启发,我们的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学习基础,都参差不齐,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不能以一概全,以偏概全,而是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智力、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针对不同的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长足的发展,长大后都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则善于循循善诱。他常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动事例去教导学生,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就曾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现在的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普遍缺乏奋斗目标,没有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确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才能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虽然十五天的学习早已结束了,但我的读经之路却永远不会结束,或者应该说,我的读经之路才刚刚开始。以后我会继续努力,读更多的经典,学习更多的知识,教育出更多的人才。不但要自己读,还要引领我的家人、我的学生、我们的家长一起读经,把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永远发扬、传承下去。

    漫漫读经路,吾将上下而求索!文

来源 天添 资源网 w ww.Ttzyw.coM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jiaoxueziliao/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