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计划总结】

【解题思路】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

(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总的来说:明手法 + 阐运用+ 析效果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例2、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例3: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什么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为什么有手法)。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表现了什么)
例4、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提问: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拟人(或比拟)(步骤一);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步骤二),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步骤三)。

 

【例题剖析】

1、(安徽省皖南八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寄黄几度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④溪藤。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1).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2).这首诗蕴含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

【参考答案】.(1).对比(对照、映衬)手法,(1分)前一句写当年在桃李春风中痛快地饮酒畅谈,(1分)后一句写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1分)这样写充分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1分)(答对偶手法、言之成理亦可)

(2).开头两句,表达山水阻隔、不能相见的无奈,(1分)颔联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对友人的思念,(1分)颈联尽显对黄几度的赞许、期待,(1分)尾联则既有对黄几度的同情,也有对友人仕宦生涯乃至诗人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1分)(答出“思念”“关切”“赞许” “同情”“哀怨”“牢骚”这些词语中的四个即可得2分,能结合诗句稍加解说的再给2分,共4分)

[赏析]黄庭坚主张“点铁成金”,所以其诗用典特多,不容易读懂,这首诗至少有四处用典。第一句是说他自己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一南一北不能见面。《左传》里记载齐桓公攻到楚国,楚国君主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没有利害冲突,你为什么攻打我们?”“北海”、“南海”的说法即源于此。第二句是说想给你寄一封信也办不到。这里化用了《汉书》里苏武从北海用鸿雁向家乡传书的典故。传说大雁秋季南飞到湖南衡阳就不再走了,而四会县更在衡阳之南,所以大雁也谢绝传书。三、四两句是说,想当年我们曾在桃李春风中饮酒畅谈多么痛快,可自那之后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这两句是倍受赞赏的名句。第五句是赞扬黄几度为宫清廉,家徒四壁。《史记》里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 “家居徒四壁立”,诗中用的就是这个典故。第六句是说黄几度政治经验已十分丰富,可以做大事。《左传》里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话,意即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诗人用做良医比喻当好官称赞其朋友。最后两名是说,想象你十年来刻苦读书,头发大概都已花白了吧?可是仍不得朝廷重用,隔岸树藤中猿猴的呜叫声仿佛都像在为你悲泣。诗的蕴含很丰富,有思念,有回忆,有赞许,有关切,有同情,有牢骚。说有牢骚是因为黄庭坚自己也是官场失意,和朋友的命运一样,诗中深含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黑龙江哈尔滨三中2008年12月高三月考考试)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1)、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1)、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2分)“惜春长怕花开早”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至害怕春天花开得太早的心情,因为开得早凋谢得也早;“怨春不语”等句,借助于屋檐下勤勤恳恳的蜘蛛沾惹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来留住春天,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2分)

(2)、下片主要借用典故,(2分)先用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又用到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的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作者借助这些典故,表达自己“蛾眉人妒”的情怀,表达对个人遭际的感慨和对前途暗淡的担忧。(2分)

【答出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也可酌情给分。借景抒情最多可给3分,虚实结合可给满分。借代不给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8分)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③。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1)、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⑴、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相呼应。(1分)春风乍到,柳芽欲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自然也成为“愁眼”。(1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见而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2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   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2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可)

 

高考回放

【20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20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20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1)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第(1)问考查考生读诗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鉴赏诗歌,读懂诗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鉴赏诗歌的瓶颈。前四句写景,抒发时光飞逝的情感;后四句写事,抒发悠闲的田园生活。第(2)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一直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表达技巧的效果。

这首元散曲一般的选本都有一个题目《叹世》。叹世,即慨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这类题材,往往有愤世嫉俗之意。此曲则着重在慨叹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归隐,摆脱名利羁绊,求得闲适自在。这就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消极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却透露出作者其实并未忘情世事。

开头两句是说,春暖花开不久,杜鹃鸟就来送春了。秋月正好时,飞燕却要回去了。这一联形容大好时光之短促。动词“闻”“看”,反映作者的触景伤情。第三、四句写人情世态变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写了岁月流逝,人生无常,人情冷暖,世事沧桑,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苦闷,也隐约地反映了作者对元代不合理社会的不满情绪。同时,也为后面的正面鼓吹归隐提供了依据,作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主要是歌颂村居生活,极力渲染归隐的乐趣。不再付出买花的钱,赶紧走入种着桑树的田园。住的是茅草盖项的三间大屋,吃的是数百亩肥沃田里长出来的粮食。床边放着书,悠闲地躺在床上读……其中表达了作者作者对陶渊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处于异族统治下未能积极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园的痛苦心理。

元代散曲中,“叹世”这一题目,往往包含着感叹人生和赞美归隐两个内容。此曲正是如此。在前四句中,重点是写人生短暂、世途崎岖。其表现手法是赋中有比,一、二句借物起兴,直陈其事,看似写景,实则在于暗喻。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鲜明。另外,这支曲子全部是对偶句,却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并不显得生硬。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其中还运用了夸张,如把将“风景”比为“箭”。

【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0出  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怀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2009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8年沈阳市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 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 秋河隔在数峰西。

(1)、韩诗首句“浮云不共此山齐”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陈诗的“明月隐高树”和韩诗的“晓月暂飞高树里”,描写的景物是相似的,但一“隐”一“飞”,各得其妙。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简要赏析。(5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广东省汕头市十六所直属学校高三统一考试)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2)、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请结合全诗谈一下你对“不落后人咏梅坑堑”这一评论的认识。(4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河南省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下期期中试卷)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上片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角度展开描写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下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2)、“石头明月雁声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出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四川省成都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连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两首诗都抒发了                    

不同的是江诗表达了                ,而岑诗表达了                       。(3分)

(2)、金圣叹说:“须知文到妙处,纯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暮春回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什么内容?并简要分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1]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2]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3]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简要分析。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4分)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河南省郑州市2008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预测)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1)、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2)、尾联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考考试)

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       南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离官潭州(今长沙)途中为风雨所阻时作。

(1)、这首词匠心独运,艺术构思新颖别致。试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是怎样的心境?(4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

鹧鸪词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河,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  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4分)                                                                                      

 

 

(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省启东中学2008-2009学年12月考试题)

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⑴、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⑵、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9年广西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测试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答: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山西省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1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  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jiaoxueziliao/2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