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doejyt.com--计划总结】

ARGIN: 7.8pt 5.25pt 0pt 0cm; mso-para-margin-top: .5gd; mso-para-margin-right: .5gd; mso-para-margin-bottom: .0001pt; mso-para-margin-left: 0cm;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align=center> 

                       洪湖市第七中学    谭畅

一、试题分析

1、试题的数据统计

1)试题类型与试卷结构

     

分值

24分

24分

72分

题型

选择题(1-8小题)

填空题(9-16小题)

解答题(8题)

比值

20%

20%

60%

试卷总题量24道小题,试题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填空题的总分值占试卷总分值的40%。

2)知识点、分数分布表

 

 

知识点

有理数

整式

一元一次方程

图形的认识

题号

1、2、8、9、11、17题

3、5、10、19、20题

4、6、12、14、18、23题

7、13、15、16、21、22题

分值

23分

27分

30分

40分

 

       2、试题的特点

  1)注重基础,刻意创新

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深造所必需的基本内容,是人人都必需获得的数学。全卷重视对“三基”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试卷中,选择、填空题中只考查一个知识点的基础性题目就有13个, 解答题中也有多个简单试题的设置,如17、18、19、22题以及后面各题的第(1)问,基础性题目贯穿试卷始终是本套试题的一大特点,其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对每个题都有动手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得,体现出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另一方面,这些试题虽考查基础,但又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在以具体情境为背景,寓能力考查于基础之中,从而做到基础和灵活创新能力的和谐统一。

      如:第8题,这个来源于课本73页活动1的找规律题目,很有趣味性,学生愿做,乐做。

    2)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考查

《课标》是我们中学教育的总目标,而教材是让《课标》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学生对《课标》目标的掌握程度如何,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试卷中的许多题目是课本中例题或习题的直接引用或变形引升。如第21题便是直接引用课本155页的15题 ;第8小题选材于课本73页的活动1,用火柴棍拼三角形,第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改成了用火柴棍拼梯形。

3)注重背景设置,突出应用性,体现数学价值

试卷中很多题目的背景,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与所提问题结合自然,展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全卷在数学应用问题的设计中,对有理数、整式、方程、图形、四个知识点都进行不同程度的考查,共有9个题,39分,占试卷总分的32%,数学的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本套试题中得到充分展现。如第4题用天平这种直观的工具,考查等式的性质,又很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不等式思想。如第23题以“武广客运专线(动车组)的正式通车”为背景,考查了列算式和列方程的内容,使刚入初中的学生思维从数到字母有个自然过渡。再如第21题让学生看三视图描述楼房。这道题一改简单枯燥的画三视图的形式,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4)体现人文关怀,落实“情感与态度”的目标

与以往相比,试卷结构正向“简单、合理、题量适中的方向发展,各种题型的配置较为适宜,无论是试题本身的数学内涵,还是试卷的表现形式都有较好的体现。首先,贯穿试卷始末的基础题,为后进生尽力提供“送分题”,使他们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本套试题打破原有的一题或两题把关的格局,多题进行把关,每题又进行“问题串”的梯度设置 ,起点低,入口宽,层层递进,学生思维顺畅,但要拿到全分却并不容易。

二、答卷分析

1、数学成绩主要数据统计

 

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七(一)班69人

7978

67.78%

2643%

113

9

2、学生的答题情况

(1)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是5、14、16、21、24题。失分原因:

①第5题,很有一部分学生选D,因为大意,以为是把三位数放在两位数的左边;还有一部分选C,完全不懂数的意义。

②第14题,很多学生没有理清题意,把方程列为X/3+1=X/4-2;还有一部分优秀学生凭印象,以为X是小朋友的人数,把方程列为3X+1=4X-2。

③第16题,全班只有3个学生答对,旋转题对学生来说很陌生,超过了考查范围。

④第21题,是失分最多的一题,全题8分,全校学生无一例外,都只得了1-2分。其原因,一是因为评卷人对学生要求过高,二是学生平时没训练过用语言对三视图进行描述的题。

⑤第23题,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②缺少用方程思想去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错误理解骤减至的意思,认为普快的时间是7小时。

⑥第24题,前两问得分率很高,第三问很多学生也知道有两种情况,却只写了与前面不同的那种情况,这主要是题目中的“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这句话误导了学生。

(2)1、2、3、4、6、7、8、9、11、12、15、17、18、22题总体得分率较高,反映出教师能很好的落实基础。一部分学生失分的原因是:

①第17题得分率较高。失分原因:①基本算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掌握不到位;②缺少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②第18题得分率较高。失分原因:移项中的符号问题以及合并时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不过关。

③第20题得分率较低。失分原因: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不到位。

三、一份试卷带来的反思

1、钻研《课标》和《教材》,进行资源重新整合

我们教师的工作繁忙、琐碎,静心想一想,其实我们做的许多事都是急需做的事,而不是最重要的事。在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是,我们对知识的深度如何把握感到困惑,课本中,有时引例难度过大,引例耗时过长冲淡了本节课的重点等等,倘若我们对《课标》有足够的研究,研究《课标》对这一知识点的总要求,研究一个知识点在初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内容和相应的目标,一定有助于把握教材的深度,以《课标》为准绳,我们完全可以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过繁、过难的引例完全可删去,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题材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而由于我们对《课标》的不重视,在教学中不少老师仍然穿着新鞋走老路,走了不少弯路,如《课标》对有理数的要求是理解运算意义,掌握基本算理和基本的运算技能,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但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在进行繁难大数的机械、重复的训练,耗费的时间不只是十分、二十分,而是一节课、两节课,学生学不会,考试又不考,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很抓基本功,适当加深难度即可。

2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步骤和答卷的技巧

从解答题的卷面反映出,学生的答题步骤不规范,如计算题、解答题开始不写“解”,拿我班来说吧,全班69人,不少于20人因此丢分;解答步骤不严密,第22题,很多学生只是简单的数的运算,没有必要的推理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数学基本功底的训练,教给学生阅读题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答卷的规范性,不该丢的分绝对不丢。

3、关注后进生,降低低分率

两极分化一直是我们数学学科特有的问题,尽管这次试卷的难度大大降低,但是数学低分者仍不在少数,72分以下的人数有26名,三四分的也有好几人,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其实差生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如学生自身问题、家庭问题、教学问题、考试评价过高、班容量过大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合理的情景设置和问题的梯度设置等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难”的畏惧心理,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对一些题目“错误”的解释,要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台阶,孩子可以学不好数学,但我们能给他足够的尊严和自信,我觉得,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也是成功的。

 

本文来源:http://www.doejyt.com/jiaoxueziliao/27920.html